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河南鄭州多位司機向媒體反映:鄭州不少中石化加油站出現(xiàn)“缺油”狀況,排隊加油情況隨處可見,更有市民大呼“無油可加”。9日,中石化官方微博“@中國石化鄭州石油分公司”對此作出解釋:因物流配送不到位,造成部分加油站汽油供應緊張。(2月9日《河南商報》)
加油機上都貼著“沒油”的紙條,加油站外拉起“免入”的繩索……反正就是有錢也加不到油。那么,問題就來了:這究竟是因為油站囤油而不要臉地惜售、還是當真滿城加油站不約而同“缺油”?這個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此前有消息稱,在享受到油價“十三連跌”后,春節(jié)前就要迎來2015年首次油價上漲了。
傳播學者克羅斯曾提出一個著名的“謠言公式”: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眾批判能力。全城車主無油可加,連著幾天沒有消息,有質疑、無解釋,直到2月9日才在官微貼出“因物流配送不到位,造成部分加油站汽油供應緊張,由此給客戶帶來的不便,我們深表歉意”的說辭。這樣的危機公關,對于央企來說,顯得太過刻板、且姍姍來遲。
當然,囤個一兩天的油,弄得滿城風雨,確實好像很沒有“性價比”。不過,“物流配送不到位”,這是個籠統(tǒng)的說法。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配送不到位”,理論上起碼還有兩種可能:一是物流的原因,二是石油公司的原因。譬如去年12月份,三亞市區(qū)里的多個加油站都無法加油,能加油的油站又爆滿,據(jù)說誘因就是三亞市交警部門對油罐車限行所致;再譬如去年8月,蘭州“油荒”成為全城頭條,而加油站“斷供”的源頭也多次被指向恰好在當期發(fā)布的《關于加強危險化學品車輛安全管理工作的通告》……不管怎么說,此前的“油荒”總算能找到些站得住腳的理由。那么,鄭州“缺油”的所謂“物流配送不到位”,真相究竟在哪里呢?
當下,石油早就不僅是“工業(yè)的血液”。作為壟斷性供給的石油產品,銷售方不僅承擔著商品供給責任,更肩負公共利益的擔當。說得再直接一點,石油具有類似柴米油鹽的基本公共品的屬性。加之2011年的“油荒”,石油巨頭曾任性地將之歸咎于“煉油成本”問題。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蹊蹺而缺乏透明度的“缺油”,難免令人對背后的肇因浮想聯(lián)翩。公眾更想追問的是:全城無油可加,“物流配送”會是背黑鍋的“臨時工”嗎?或者說,石油巨頭要不要在此事中承擔供給不力的責任?
對鄭州車主來說,上個周末最糟心的莫過于:車還在,錢也有,油沒了。一紙歉意,能撫平質疑與創(chuàng)傷嗎?更讓人擔心的是,這個語焉不詳?shù)摹拔锪髋渌筒坏轿弧,會不會又在接下來的某個時間節(jié)點繼續(xù)上演呢?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