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國方面29日向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遞交一封正式啟動“脫歐”的告知函之時,英國與歐盟迎來了一個關(guān)鍵性歷史節(jié)點。從這一刻起,英國國運與歐盟盟運開始面臨新的一次大考,唯一確定是未來充滿不確定性。
啟動“脫歐”意味著分手,“脫歐”談判意味著大英帝國要與歐盟開始商談“分手協(xié)議”!叭绻愕呐笥阉α四,永遠不要朝她看第二眼!边@是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的公開話語,言辭中分明有“揮揮手,不帶走一片云彩”的意味。然而,歷史與現(xiàn)實的交融之間,大英帝國與歐洲大陸怎能輕松地說分就分?
如同人不能選擇出身,國家同樣不能選擇自己的地理位置。一道淺淺的英吉利海峽從地理上隔開了大英帝國與歐洲大陸,但隔不開不列顛與歐洲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從羅馬征服到威廉渡海,從“均勢外交”合縱連橫到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浴血硝煙,英國與歐洲大陸從來都是打斷骨頭連著筋。更不用提加入歐盟之后,英國融入歐洲一體化的血脈之中。別的不說,目前有300多萬歐盟其他成員國公民工作生活在英國,有120多萬英國公民工作生活在歐洲大陸。
英國是歐洲一體化的貢獻者。英國在歐盟內(nèi)經(jīng)濟實力排名前三,多年來一直是歐盟的凈出資國,目前每年出資達100億歐元以上。英國曾與德、法組成歐盟“三巨頭”,成為推動歐洲一體化的決定性力量。更重要的是,英國特有的“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對歐洲的發(fā)展、繁榮提供鏡鑒與活力。
英國同時又是一個三心二意的攪局者。秉持“光榮孤立”傳統(tǒng)的英國對歐洲秉持實用主義,沒有法德等歐盟核心成員國的“大歐洲”理想主義。且不說“煤鋼聯(lián)營”的草創(chuàng)階段,英國人隔岸旁觀,就算是1973年加入“歐共體”后,也常似“局外人”。英國人不加入歐元區(qū)、申根區(qū),要求在移民、司法合作、邊境管控、財政“返款”等方面享有“例外”特權(quán)。在近幾年讓歐盟焦頭爛額的債務(wù)危機和難民危機中,英國不僅很少出力,反而頻頻拆臺說風涼話。
當錯估形勢的前首相卡梅倫去年貿(mào)然就“脫歐”訴諸全民公投,英國與歐盟的命運就走上了十字路口。這個在春天里發(fā)出的“分手信”,是如此沉重。歐洲輿論認為,2017年將“可能成為一體化進程的分水嶺”。
分手是個技術(shù)活。這涉及數(shù)百萬客居英國與歐盟的民眾的生活住行,涉及數(shù)千份法律文書的修改,涉及一系列經(jīng)貿(mào)、往來協(xié)定的重新談判,涉及數(shù)百億歐元的“分手費”的討價還價。是條件苛刻的“硬脫歐”還是好分好散的“軟脫歐”,抑或是兩年期限內(nèi)達不成協(xié)議、被德國《明鏡》周刊稱之為的“臟脫歐”,目前誰也不能下結(jié)論。為了懲罰英國,同時也為了“殺雞儆猴”,歐盟早就放出狠話不讓英國有好果子吃。
分手更是政治與雙邊關(guān)系的重構(gòu)。分手意味著英國與歐盟不得不重塑其世界地位,導致整個西方政治外交版圖重新洗牌。少了英國的歐盟,其整體實力和地緣政治影響力都要大打折扣;少了歐盟這一依托,英國在國際事務(wù)中的話語權(quán)將減弱,倫敦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不再固若金湯。分手更需重構(gòu)。是“挪威模式”還是“瑞士模式”,或是淪為更疏遠的模式,英國與歐盟的談判不會輕松順利。英國人想輕松進入歐盟市場“摘桃子”但又不承擔責任,恐怕是白日夢。
更讓歐盟警覺的是,英國離去是對歐洲一體化的重大打擊,其引發(fā)的疑歐浪潮正席卷歐羅巴,歐盟不能容忍一體化分崩離析。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日前更是警告,若歐盟分崩,巴爾干必定會爆發(fā)戰(zhàn)爭。
歷史的大考已來臨,英國與歐盟迎來命運決斷的新周期。但無論如何,英國與歐盟是搬不走的鄰居,雙方都不希望看到一損俱損的雙輸局面,不希望英吉利海峽風急浪高。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