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一篇名為《我的爸爸》的日記在微信朋友圈被瘋狂轉發(fā),行文還很稚嫩,但情真意切。日記中的爸爸被形容為“工作狂”,值班、加班、開會、出差……很少有時間陪她,她甚至哭著在電話里喊,“要見你一面都這么難嗎?”“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長大了!庇绕涫侨沼涀詈笠痪,看哭了多少正在為工作打拼、為生活奮斗而缺少時間陪伴孩子的家長,而這位女孩的父親是一名人民警察。(4月11日《華西都市報》)
本應是批評父親只為工作而錯過了孩子成長的,但看到“人民警察”四個字時,本已張開的口卻怎也發(fā)不出聲,沉默后,心中溢滿了敬意,但其中還摻著一許哀凉。敬的是,他舍小為大,為國為民;哀的是,社會秩序要靠他們犧牲家庭團聚來保證。也許,這位警察父親從踏入警校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預見如今的場面。
陪伴的缺失存在于社會的每個角落,筆者曾經在列車上就經歷過相似的一幕:一名年僅7歲的小女孩,獨自坐在動車上,作為鐵路人的父母無法從繁忙的春運中抽身,只能將她拜托給列車長代為照看,送往外婆家。動車開行,小女孩趴著車窗望著父親,撕心裂肺的哭泣,小女孩的父親也借用轉身,飛速地擦去眼角的淚珠。列車上,小女孩用寫字做題去分散著注意力,還給筆者拿出了她還未完成的畫,她說她畫的是在春節(jié)和妹妹堆雪人,她要把爸爸媽媽也畫進去,希望爸媽也能在春節(jié)的時候陪她一起玩,說到這,她的眼淚又落了下來。
夢想很豐滿,現(xiàn)實卻很骨干,她知道,這個夢想很難成真,因為父母回家陪她過年,那就會有更多人的無法回家陪他們的孩子過年,“1”與“N”之間,父母選擇了后者。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連狗都討厭”的醫(yī)生爸爸,“八年三聚”的軍人丈夫,還有馬慶林、焦裕祿般的公仆家人,他們的失陪并不是為了謀取個人的經濟利益,更不是為了權力地位,他們的失陪是為了社會秩序的良好,公共服務的優(yōu)質,國家領土的完整,人民生活的安康。
我們國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fā)展之路還很漫長,需要一些人去為之奮斗和奉獻,他們的付出和舍棄讓前進之路走的更順更好,但我們絕不能讓此成為常態(tài),不能讓個人的犧牲和失陪成為發(fā)展的必需品。政府和企業(yè)應完善相關制度,優(yōu)化工作部署,對人員緊缺的部門進行合理補充,加強對“失陪家庭”的關愛;而我們人民最應做的,是對他們保持一種敬意,讓尊重存在于細節(jié),排隊時的一個禮讓,乘車時的一縷微笑,診后的一聲辛苦,就是對他們最高的禮節(jié)。
向警察爸爸的失陪,致敬!向為國家發(fā)展而犧牲個人權益的英雄們,致敬!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