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廣泛關注的阿里巴巴與國家工商總局就假貨和執(zhí)法問題的爭議告一段落,雙方準備攜手打假對消費者是好事。不過,要解決泛濫成災的假貨問題,光建立一支打假隊伍恐怕遠遠不夠。
假貨已經(jīng)遍布于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打假打了很多年,力度也不能說不大,為什么屢禁不絕呢?最關鍵的原因還是沒有建立一個信用社會,造假的代價太低甚至沒有代價。美國等發(fā)達國家之所以假貨少,就是因為失信代價太高,如果投資經(jīng)營失敗還有下一次機會,但是,失去了信用,不僅永遠失去了投資經(jīng)營機會,而且處罰很重。
就說這次阿里與工商總局的“叫板”,就可能引發(fā)美國的訴訟。原因是工商總局網(wǎng)監(jiān)司發(fā)布了一份《關于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行政指導工作情況的白皮書》,這個“白皮書”的內(nèi)容是2014年7月16日座談會的內(nèi)容,發(fā)生在阿里巴巴赴美國IPO之前,美國一些律師認為阿里巴巴在招股書中沒有披露這一監(jiān)管信息,屬于不誠信行為,因而要調(diào)查是否違反美國相關證券法規(guī)。
當然,現(xiàn)在工商總局稱“白皮書”為會議記錄,不具有法律效力,這場官司也許打不起來。但是,如果認定信息披露不誠信違規(guī),那么,賠償?shù)慕痤~會非常巨大,這方面,一些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有過慘痛教訓。赴美國上市不難,但要在那里長期混可不容易,因為美國對誠信看得很重,而一些中國企業(yè)這方面缺根弦。所以,只有視信用為生命,才能真正杜絕造假,這方面,我們還得下功夫從源頭抓起。
同時,企業(yè)不能只想著賺錢,需要承擔起杜絕假貨的社會責任。比如阿里巴巴的經(jīng)營模式很特別,像亞馬遜是自己進貨自己銷售,雖然至今一直不掙錢,但可以管住貨源。阿里巴巴是開一個門店招商,只收攤位費或者廣告費,自己不進貨也不銷售不承擔買賣風險,因此賺得盆滿缽滿,但攤位上賣的貨物是真是假也就很難保證。
阿里收的廣告費年年大幅增長,因為淘寶上有上億的貨品,如果攤位排在很后面,看的人很少賣不出多少東西,而要排到前面就得付廣告費。那么,收了錢至少得保證貨物是真的,不承擔責任是不行的。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