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辦人均21萬元,相比糾結于街道辦人員薪資的高低,預算究竟該是個怎樣的筐?又該如何往里裝?或許才更亟待反思
近日,北京各區(qū)縣陸續(xù)公開2014年預算情況。石景山區(qū)八寶山街道辦事處2014年預算情況說明稱,該單位共有97人在職。而工資福利支出為2078.2萬元,經(jīng)測算,八寶山街道辦人均工資福利支出達到了21.42萬元。此外,石景山區(qū)金頂街街道辦事處在職人數(shù)共為109人,安排的工資福利支出為2151萬元。以此計算,人均工資福利支出也達到了19.73萬元(3月19日《新京報》)。
有句話叫做“別把村官不當干部”,這話對于街道辦人員恐怕也同樣適用。假如認為街道辦忙的都是雞零狗碎的瑣事,甚至仍然把街道辦當成居委會大媽閑來嘮嗑的地方,的確有些過時,F(xiàn)實中,街道辦作為最接地氣的基層服務與管理機構,其價值與意義其實不容低估。至于街道辦人員的待遇,當然不能因為身處基層,便連薪資福利都遭到連累。即便是從待遇向基層傾斜的角度出發(fā),讓一線人員獲得合理回報,本是題中應有之意。既然如此,街道辦人員的待遇理應與其工作量和付出相對應,并獲得合理的回報。面對街道辦人員的待遇,與其眼紅耳熱,倒不如保持心平氣和。
只不過,盡管公務員薪資并未完全透明,但政府預算的公開,已經(jīng)讓完全的封閉隔絕沒了可能。既然工資福利支出、在職人數(shù)均歷歷在目,只需具備小學數(shù)學水平,就不難算出人均薪資。于是,政府預算公開,一不留心居然讓一個街道辦超21萬元的人均工資福利支出見了光,雖然多少有些意外,但恐怕要比此前的各種見光方式來得更直接、真實和靠譜。
應當承認,街道辦人均工資福利超過21萬元,盡管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但簡單地應用小學數(shù)學得出的平均數(shù),與真實的工資福利分配之間,多半會存在不小差異。正如人們常說的“一個大戶年入100萬元,九個窮光蛋一年分文不入,但平均下來每人年薪仍然達到10萬元”,但這樣的平均薪資,其實并沒有任何意義,更不能用來說明什么問題。那么,街道辦人均工資福利究竟如何,的確也不能簡單地做一次除法運算,便去過度闡釋。
不僅如此,預算中的工資福利開支項下,所包含的是否真的全是工資福利,其中是否還含有其他的名目,臨時非在編人員的工資福利開支是否也計入其中,也需要厘清。至于預算中留有余量,以備不時之需,更是通行的做法,實際工資福利開支是否一定會把預算額度用得一干二凈,或許不應想當然,而更應參考過去年度的實發(fā)結果。
不過,即便街道辦人均工資福利支出預算達到21.42萬元,未必就是街道辦人員真正能拿到手的薪資,但97人工資福利支出2078.2萬元的預算,究竟如何作出,依據(jù)何在,相關的預算款項又計劃如何使用甚至工資福利的分配方式,恐怕都應當有詳細的說明。唯有預算的細節(jié)歷歷在目了,公眾與人大代表據(jù)此作出合理的評判,并對相關預算作出通過和否決的決議。否則,當各類預算紛紛成為一個筐,缺乏細節(jié)闡釋的預算,恐怕不只是讓街道辦人員的工資福利成為質疑的對象,其他預算開支中是否還有更多看不見的貓膩,更是難免令人聯(lián)想。
一言以蔽之,街道辦人均21萬元,相比糾結于街道辦人員薪資的高低,預算究竟該是個怎樣的筐?又該如何往里裝?或許才更亟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