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非常炎熱的一天,中部某省一位駐村第一書記發(fā)來一張照片,照片上八九個小伙子赤膊上陣,背對著鏡頭擠在一間辦公室里,每個人旁邊都堆了厚厚的一沓材料,每個人的后背上被戲謔地PS了四個字“精準填表”,下面的大標題是“酷熱的天氣阻擋不了扶貧的腳步”。這位第一書記告訴我,這是他們那里一個貧困村的干部在停電的情況下,仍在集中“攻堅”填表的場景。(8月1日《人民日報》)
近日有不少媒體披露,扶貧干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被迫花在填表上,說好的脫貧攻堅,在實際中成了接連不斷的填表、報材料,中央著重強調的“精準扶貧”被一些地方異化為“精準填表”。信息采集表、調查表、幫扶卡、扶貧手冊、整改臺賬等,一個村上百戶脫貧戶的表格,加起來就有數(shù)百張,有上千個項需要填寫,大多數(shù)表格還需要一式三份、四份。有的表格需要農民自己填寫,每填寫一次,扶貧干部就要費盡口舌地向村民解釋一次。如此“滿天飛的表格”,迫使扶貧干部不得已加班加點地填報,也有不少干部累倒在浩瀚的“表!崩。當人們在為扶貧干部敬業(yè)精神“點贊”的同時,也會不由得反思如此“填表式”的扶貧能起到實效?
脫貧攻堅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第一民生工程,更是一場必須打贏的硬仗,容不得半兒點馬虎和絲毫懈怠。然而有些地方在落實過程中卻變了味、走了樣,把精準脫貧扭曲地執(zhí)行為“數(shù)字脫貧”“表格脫貧”;有些扶貧干部甚至還存在“扶貧工作干得好不如材料報得好”的錯誤思想,片面重視“填表”,輕視走訪調研、入村入戶,如此“本末倒置”的脫貧,將“白加黑”“五加二”的“苦干”變成了“白干”。這些錯誤的扶貧行為和思想,不僅嚴重地影響了脫貧實效,還會損害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與公信力。
一些地方熱衷于搞“填表扶貧”“填表脫貧”,實際上是患上了“數(shù)據(jù)依賴癥”。不容否認,表格、數(shù)據(jù)能夠比較直觀了解工作進度和成效,也是評價考核的重要依據(jù)。但是如果僅僅盯著表格上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評價扶貧工作,未免有失偏頗,而且還容易讓一些地方熱衷于搞“表格政績”,最終導致“完美表格”掩蓋了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因此了解扶貧工作、評價扶貧成效,要多聽取人民群眾的聲音,把群眾受益度、群眾認可度、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價脫貧攻堅工作的“硬杠杠”。
破除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數(shù)據(jù)依賴癥”,一方面需要扶貧干部端正思想,認識到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沒有任何捷徑可走,是要靠實打實“干”出來的,而不是填表“填”出來的,必須戒除一切“形式主義”“走過場”的錯誤思想,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另一方面要科學合理設計表格,一些表格能精簡的要精簡,能合并的要合并,要多依靠“電子表格”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共享,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讓扶貧干部從“表!敝薪饷摮鰜,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服務在脫貧攻堅一線。扶貧干部只有埋頭實干,多到群眾中走訪、調研,才能為村民脫貧致富謀實招,讓脫貧攻堅見實效。
、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