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多年“累、累、累”之后,各地針對中小學生的“減負令”紛紛出臺。下課早了、作業(yè)少了,考試的方式也變了,可孩子、家長仍是“累、累、累”。焦慮,成了形容當下家長心態(tài)最常見的一個詞。(11月7日《人民日報》)
盡管素質(zhì)教育喊了多少年,但隨著社會人才競爭日趨激烈,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依然還是根深蒂固。
從胎教開始,孩子始終都要超前學習,接受與其年齡不相符的知識。既然有需求,就不怕沒市場。于是,各種興趣班、提高班、輔導班也就孕育而生。孩子每天兩點一線,家庭、學校和趕在各種輔導班的路上。來匆匆,去也匆匆。即便寒暑假也撈不著休息,每天學習學到夜深人靜,身體疲憊不堪。長此以往,繁重的課業(yè)負擔,讓孩子壓力山大,許多孩子還因此在心理和精神上產(chǎn)生崩潰感,對青少年健康成長帶來諸多不利。
曾有小學生這樣說道:要是將我變成一頭豬多好啊!因為豬每天不用干活,還能睡懶覺?梢,應(yīng)試教育不僅讓孩子成為催熟的“果子”,而且對孩子快樂身體和身心健康等,都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
按說,各地紛紛出臺“減負令”,孩子和家長本應(yīng)該感到高興才是,怎么又陷入焦慮呢?筆者認為,孩子和家長陷入焦慮原因有二:一是學校對孩子放松,家長可不愿讓孩子浪費時間,無所事事。老師不布置作業(yè),學校不安排課時。家長只好另辟蹊徑為孩子報名上輔導班、提高班和興趣班?傊荒茏尯⒆娱e著,更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二是學校在落實減負令的同時,對學生素質(zhì)教育也沒有統(tǒng)一安排好。上面一紙“減負令”,下面說放羊就放羊,讓孩子和家長一時感到無所適從,措手不及。
筆者認為,在中小學實施“減負令”,就是要減去那些不必要的、且又繁重的課業(yè)負擔,讓學生有一個自由支配的時間,把一部分精力分配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培養(yǎng)其興趣和愛好,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
作為學校,就應(yīng)該以班級為單位,有組織有秩序地在學生中開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和身體健康的文體活動。比如:玩游戲、做操、打球、畫畫、寫作、書法等,提升學生綜合素質(zhì),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放松心情,自娛自樂。在開展這些寓教于樂活動同時,也能進一步增強同學之間的團隊精神。因此說,學校還得安排好,落實上面“減負令”的后續(xù)工作,而不是放任不管。學校只有科學合理安排好,學生從應(yīng)試教育過度到素質(zhì)教育中來,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孩子和家長的焦慮,讓孩子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