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差、行為習慣不好,父母首先應當反思自己哪里做錯了,而不是指責、體罰孩子。錯誤的教育,只會導向錯誤的道路
據(jù)人民網(wǎng)報道,四川古藺縣雙沙鎮(zhèn)日前驚現(xiàn)最嚴“學規(guī)”:當?shù)匾淮迕駷榻逃齼鹤又贫似邨l“家法”,違反任何一條打50大板,若考試成績不能進全班前10名,罰跪1小時。小孩今年12歲,讀小學六年級,父母在村里經(jīng)營一家農(nóng)家樂。
看了下具體內(nèi)容,除了“罰則”嚴苛,內(nèi)容倒也不算離譜。比如規(guī)定小孩早上7點起床、7:40上學,放學回家?guī)Ш妹妹,這都是常規(guī)要求。這個鐘點再不上學,那肯定是要遲到了。還有在學校不能惹是生非、在家主動做家務、認真完成老師安排的任務和作業(yè),這些也是合理要求。
至于考試成績要求在全班前10名,雖說過于剛性,但比起那些動輒要求小孩考試100分,排名前三名的家長,也算相對“寬容”,尚可忍受。再說了,小孩父母是農(nóng)村人,說是違反了“學規(guī)”要打50大板、跪1小時云云,說了也不一定動真格。和這篇報道一樣,有點虛張聲勢而已。
問題其實不在這些“學規(guī)”合不合理,或者罰則是否不人道,而在于這背后折射的簡單粗暴的教育思維,這才是具有普遍性的問題。許多家長可能不會寫下這些明文規(guī)定,甚至也不會宣傳要打要罰什么的,但其做法與這對夫婦無異,都是把自己的過錯、無能,不恰當?shù)剞D(zhuǎn)嫁、發(fā)泄到孩子身上。
這對夫婦為什么要如此規(guī)定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無非是因為自己忙于經(jīng)營農(nóng)家樂,沒空管教小孩。進而言之,這是做父母的在推卸自己應當承擔的教育責任。這個道理,傳統(tǒng)典籍《三字經(jīng)》就講得很明白,即“養(yǎng)不教,父之過”。生養(yǎng)孩子卻不加以教育,這本身就是父母的過錯。孩子是未成年人,需要在包括父母等大人的言傳身教、循循善誘下成長。做父母的自己沒空管孩子,還拿“學規(guī)”“家法”嚇唬小孩,這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有害的。
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思維,也是許多父母的毛病。比如平時不好好陪孩子,對孩子的功課作業(yè)不細心過問,而只是要求“必須考100分”“不做完作業(yè)不許吃飯”……這些父母為什么不想想,如果卷子很難,全班沒有一個人滿分,這樣的要求豈不是在折磨孩子?如果作業(yè)實在很多,餓肚子難道就有利于學習嗎?如果靠打罵孩子就能有出息,那棍棒早就成為所有父母的“標配”了。
這種種硬性要求的背后,充滿了對教育的無知,以及毫無溫情的霸道作風。若以這種方式就能夠教育好孩子,那教育實在是太簡單的事情了。
孩子成績差、行為習慣不好,父母首先應當反思自己哪里做錯了,而不是指責、體罰孩子。錯誤的教育,只會導向錯誤的道路。學習怎樣做合格的父母,恐怕才是四川這對夫婦以及許多父母所要做的事情。
(作者系知名媒體評論人)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