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在布魯塞爾見到第一個持中國護照的歐洲議員助理蓋琳時,這位“80后”小伙子還有些害羞生澀。當時,他一直為議會里那些不理解中國的謾罵聲憤憤不平。如今的蓋琳,身兼歐洲議會歐中友好小組和歐中友好協(xié)會秘書長,在歐盟機構(gòu)和布魯塞爾把推介中國的活動搞得風生水起,得到越來越多的議員和主流社會的認同。由于成績卓著,他還“破格轉(zhuǎn)正”成為第一個中國籍的歐盟公務(wù)員。
蓋琳可謂在海外學習、又留在海外發(fā)展的中國青年的一個縮影。說起來,很多中國青年在融入當?shù)厣鐣矫娲蠖冀?jīng)歷了兩個階段:首先是了解國外當?shù)氐奈幕、歷史、價值觀、思維模式、做事方式、政體、制度等因素——隨著外語在國內(nèi)的普及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許多年輕人在國內(nèi)就開始了這一過程。其次,進入當?shù)厣鐣,主動從書本到實踐,實現(xiàn)真正融入,讓當?shù)厝私邮,成為他們的一部分?/p>
當年我常駐歐洲時注意到,一些中國學子往往從宗教入手,看圣經(jīng),到教堂去做禮拜,了解歐洲人的價值觀。他們主動與當?shù)厝肆淖诮,談對基督教的理解。繼而與歐洲人談一些關(guān)于中國的文化,講中國神話,比如結(jié)合佛教給歐洲朋友們講《西游記》的故事。
這還不是高級階段,用蓋琳的話說:“這些可能讓他們會喜歡你,但不足以讓他們擁護你!鄙w琳在微信中對我說,當他被歐洲人接受以后,就要開始表現(xiàn)一些獨特的自我,這可以是一點兒中國元素,讓西方人覺得你特別。“他們喜歡與和他們相似但又與眾不同的人交朋友,他們會覺得,和你在一起能開眼界,學到東西!
拿蓋琳本人來說,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幾乎每個工作日都在歐洲議會舉行“政策詮釋會”,向關(guān)心中國的歐盟議員、官員和雇員們解讀政府工作報告內(nèi)容,解讀各種發(fā)布會透露出的信息,告訴他們哪些政策可以與歐盟對接,對歐洲投資人有哪些機會。這完全是“義務(wù)勞動”,但效果卻很好,廣受歡迎。這就是蓋琳給當?shù)貦C構(gòu)和當?shù)厝藥淼摹爸袊亍,他自己也順理成章成為歐盟機構(gòu)有名的“中國通”。
常駐過海外的人都知道,老一輩在海外生活的中國人喜歡在中國人圈子里打轉(zhuǎn),喜歡通過與當?shù)氐娜A人華僑社團加強聯(lián)系的途徑來參與歐洲的社會活動。但如今,年輕一輩更愿意直接與當?shù)厝私佑|和交流,以便融入當?shù)厣鐣。一個標志是,年輕的華僑華人開始參政議政甚至直接參與選舉。我在比利時的時候,就有幾個年輕華人開始嘗試參加地方選舉。比如,19歲的旅英青年華人張敬龍,就是首位參加歐洲議會大選的華人。
至于那些臨時出國的中國游客,這幾年海內(nèi)外輿論對他們的不文明行為頗有詬病。其實,經(jīng)過仔細觀察便不難發(fā)現(xiàn):游客越年輕,其不文明行為越少。究其因,中國年輕的一代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對國外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其思維、行為方式已經(jīng)很國際化,也比較容易接受國外的習俗,遵守國外的規(guī)章制度。
這幾年,有不少年輕人向我咨詢赴歐自助游的經(jīng)驗,他們對旅游線路選擇、風土人情、文化內(nèi)涵、注意事項等各個方面了解得特別詳細。他們追求“獨特”,有的甚至不愿意到熱門景點湊熱鬧。我這幾年到海外出差,經(jīng)常能在偏僻之地遇到年輕的中國背包客,他們往往對一些不為人知的風俗文化也能如數(shù)家珍。
總而言之,越來越多的年輕中國游客不再是“會走路的相機”“會走路的錢包”,而是越來越有“國際范兒”。他們正努力變“土豪”為“紳士”“淑女”,變“任性”為知性,變“大老粗”為有教養(yǎng)的背包客?梢哉f,中國年輕一代正在海外悄然構(gòu)筑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新風景線。而這些年輕人的良好表現(xiàn),無疑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中國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