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馬璐認為,“夜間經濟”雖然是城市消費的新增長點,但發(fā)展“夜間經濟”卻不能“一哄而上”,還是要因地制宜,進行精細化管理。做好配套支持,“夜間經濟”才能激發(fā)出更大的活力。
近期,上海、北京、天津、濟南等紛紛出臺政策推動夜間經濟發(fā)展!耙归g經濟”已經漸漸成為重要的消費增長點,從線下到線上,其對消費增長的貢獻功不可沒。
今年春節(jié)期間,西安“大唐不夜城”、重慶兩江夜游等夜間體驗項目火爆;元宵節(jié)時,故宮首次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動,門票一開售便“秒光”,甚至造成售票網站一度癱瘓……這些從側面說明“夜間經濟”發(fā)展?jié)摿薮,是一片亟待開掘的消費新藍海。
近年來,消費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最新的經濟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萬億元,同比增長8.4%,高于2011年全年的總量,展現(xiàn)出強勁的消費勢頭。城市居民消費習慣調查中發(fā)現(xiàn),我國城市居民消費活躍度夜間強于白天,東部遠強于西部,約60%的城市居民消費發(fā)生在夜間,北京王府井超過100萬人次的高峰客流時段也是在夜間!耙归g經濟”正成為經濟增長與文化創(chuàng)造的新引擎。
但與此同時,“夜間經濟”越有活力、越繁榮,對城市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的要求也越高。
“夜間經濟”雖然是城市消費的新增長點,但發(fā)展“夜間經濟”卻不能“一哄而上”,還是要因地制宜,進行精細化管理。一是近幾年電商的發(fā)展,把大量喜歡“夜間消費”的人關進了家門,想吃什么、想用什么,幾乎點點手指就能“足不出戶”地解決。發(fā)展“夜間經濟”,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把人吸引到大街上來。二是生活環(huán)境及文化習慣不同,南北方“夜間經濟”差異較大。有人調侃,成都的“十二時辰”,用“打麻將”一幅圖就能描述,生活相對悠閑;而在北京,有調查顯示,年輕人平均每天工作十小時、通勤兩小時,能穿越大半個北京城出來約會都不容易。三是發(fā)展“夜間經濟”帶來的噪音、安全、垃圾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都需要完善的配套服務。
目前,隨著后工業(yè)時代的到來,消費日益呈現(xiàn)出個性化、多樣化的新趨勢,高質量的消費品和服務是市場所需。發(fā)展“夜間經濟”不是簡單地延長“日經濟”的時間,搞“燈光秀”,它對應的是消費升級,需要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加班繁忙的都市里,有人希望在安靜的書店放松身心,有人喜歡在喧鬧的大排檔里高談闊論,也有人選擇在KTV里排解壓力……繁榮的“夜間經濟”,應該提供適合人們不同需求的消費場所!耙归g文化”也不只是刺激消費,還要讓人們暫時遠離工作壓力,尋找到片刻心靈上的放松。
實際上,不少城市正在為提升夜間經濟文化內涵、塑造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夜間體驗項目進行探索。在哈爾濱,五彩的冰燈讓夜間冰雪旅游項目成為城市招牌;西安的城墻周邊夜跑已成為大量跑步愛好者“熱身”的最佳選擇;北京、長沙、杭州等地推出的“夜宿博物館”活動也深受人們喜愛。
總體而言,“夜間經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精耕細作,調配好各種資源,包括完善的基礎設施、便捷的公共交通、高效的公共服務、豐富的文化空間等等。做好配套支持,“夜間經濟”才能激發(fā)出更大的活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網友 馬璐)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chuàng)評論、理論文章可發(fā)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評論:精耕“夜間經濟”需創(chuàng)新與規(guī)范并舉
繁榮夜間經濟要有“陽光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