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最近發(fā)生的一件事,引發(fā)當地政府與多名廣告主間糾紛:兩個多月時間里,該市高速公路沿線300多塊戶外廣告牌被快速強行拆除。部分廣告業(yè)主已向泰興市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或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有事實表明,當地政府此次快速“拆違”行動,緣起于被上級部門督察后,擔心被指責為“不作為”而領到“蝸牛獎”!拔伵*劇庇商┡d市政府設立,主要針對那些推進重點項目不得力、履行行政職能不到位、解決群眾關切不及時的責任人。
顯然,“蝸牛獎”的設立對泰興市下屬政府責任人壓力山大。但這里的關鍵,在于那些戶外廣告牌當初是否走正常程序得以審批,若如廣告主所宣稱,泰興市政府當下的“拆違”便有“行政違法”之嫌;而據媒體報道,政府相關部門至少在前期操作上也不無瑕疵,因為即便認定廣告牌為“非法”設立,也得按“先通知再拆除”的程序行事,不得搞“突然襲擊”。
據了解,現在泰興市政府有關部門與廣告主之間仍在為問題性質和相關細節(jié)有所爭辯,這里暫且按下不表。但這件未了之事反映出的問題在當下或具普遍性,值得思索。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對政府的期待越來越高,全國范圍內針對公務人員的“治庸問責”壓力有增無減。壓力的根源,一方面自然來自方方面面民眾的訴求;壓力的直接表現形式,則更多體現為政府內部“上”對“下”的層層督察、問責、懲戒或褒獎。但人們也注意到了,上有號令,下必有應對,這種應對往往來得格外迅疾,有時甚至顯得用力過猛;另一方面則對來自民眾的呼聲反而不那么敏感。這樣的結果,是應付上級的表面文章盛行,真正解決問題的功夫卻下得不夠。
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大背景下,任何一級政府,社會治理、處理問題的前提就是依法。回到泰興市發(fā)生的糾紛,地方政府怕獲“蝸牛獎”而實施整治的動機沒有錯,只是在行動之前,得認真查清整治對象是否真正違法違規(guī)。如果對方占了“法理”,政府部門手中的公權力就得慎用。哪怕有“蝸牛獎”的壓力,也要向上級部門解釋清楚,真正有道理,哪有說不清的事。當然這都是假設。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