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十三五”規(guī)劃中,“扶貧”是重點內(nèi)容,而在扶貧工作中,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尤為不能被忽視!傲羰貎和钡膯栴}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是孩子的父母、長輩?是其所在的村、鎮(zhèn)?在筆者來看,這是一個社會性問題,應該多方聯(lián)動共同解決。
2月4日,廣鐵集團公司懷化火車站就發(fā)生了驚險和令人感動的一幕:一個男童從父母所在的深圳獨自乘坐火車返回老家懷化,因為迷路,長久地在車站徘徊。當?shù)罔F路部門工作人員細心地發(fā)現(xiàn)了他的異常,經(jīng)過詳細詢問,了解到孩子的基本情況,并動用站內(nèi)資源,將其送回家中。
面對記者的鏡頭,孩子的奶奶一直說:“好人有好報”,懷化車站工作人員此舉也再次證明:抓市場、獲得盈利與承擔社會責任之間并不矛盾,像懷化火車站這樣具有責任心和同情心的部門,也必將得到社會高度認可。
不過,當我們回過頭來仔細想這件事的時候,還是會感覺到后怕:如果這個男孩沒有被鐵路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出了車站,會不會遭遇危險,甚至危及生命?是的,“留守兒童”在身心健康、安全方面依然存在隱患,他們所需要的是來自于社會各個方面的共同關注與幫扶。
兒童的成長需要監(jiān)護,“留守兒童”也不例外。在2月4號的事件中,我們明顯看出:孩子父母和爺爺奶奶對于孩子的監(jiān)護是失職的。比如:小峰只知道家在懷化,對具體地址說不清楚,這就說明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接受過哪怕一些基礎性的安全的教育。這種現(xiàn)象也普遍存在于“留守兒童”中間。因為和父母長期分離,所以,孩子和他們的感情并不深,甚至比較陌生,與爺爺奶奶雖然長期生活在一起,但是因為老人的時間、精力等有限,也不能給孩子全方位的監(jiān)護。
當然,我們一味要求“留守兒童”的父母和長輩給他們更多的陪伴和更好的教育是徒勞的。“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多是因生活所迫,而爺爺、奶奶等長輩也更多的是有心無力。想要改變“留守兒童”的境況,需要以“精準扶貧”為依托為貧困地區(qū)的民眾創(chuàng)造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同時,發(fā)動社會力量,為“留守兒童”建立檔案,不但要在公安機關內(nèi)部實現(xiàn)資源共享,避免“小峰”這樣找不到家、交代不清家庭住址的情況再度發(fā)生,還要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和身心健康發(fā)展。尤其后者更為重要,需要有專門的心理工作者定期為“留守兒童”做測評與開導,彌補其成長過程中情感需求的缺失。
不管怎么說,鐵路工作者助力男童歸鄉(xiāng)的事件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在“留守兒童”問題面前,沒有人能做真正的“吃瓜群眾”,因為孩子是國家的未來,需要全社會為他們的健康成長而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