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wǎng)第二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閑來無事,和朋友一起買了《驢得水》的電影票。盡管這部片名不知所云的電影沒有紅得發(fā)紫的參演人員,但本著對開心麻花長久以來的信任,我還是決定貢獻票房。如果說開心麻花出品的上一部《夏洛特煩惱》,被一些人斥責包袱粗淺低俗,那么在這一部承接《夏洛特煩惱》的電影里,大眾所期望的“內(nèi)涵”則結結實實地被甩在觀眾面前。
趁著剛看完《驢得水》的熱乎勁沒過,我想聊聊這部電影到底是如何走心的。
民國時期,在一個荒蕪偏僻的村子里,三名老師連同校長為了學校的生存開會,老師們不惜用自己的工資作為獎學金來吸引學生,每個人頭頂上都閃爍著農(nóng)村教育理想的光輝。
這時有意思的一個設定上演了,隨著驢棚的失火,我們發(fā)現(xiàn)了藏在老師們中間的一個謊言:為了方便到離學校二十公里外的地方挑水,校長向上級謊報了一位老師的名額,用“呂得水”老師的身份申請工資,以供養(yǎng)驢并貼補學校的日常開銷。
這樣一個謊言被拋在開頭我們就知道,一定會有更多的謊言來圓這個謊。果不其然,教育部派了官員前來視察,并且專門查這位呂得水老師。
情急之下,校長拉來一個沒文化的銅匠來冒充老師講課。而讓所有人都啼笑皆非的是,這樣一個沒文化的銅匠,最終被特派員給予了至高無上的教育家光環(huán)?吹竭@里,很多觀眾可能也就猜到,特派員也只是一個腦袋空空,一心只想撈油水的官員,他才不關心什么農(nóng)村教育搞得好不好,這里的學校黃了,他還能再去其他地方撈一筆。影片的暗諷意味強烈,這就像現(xiàn)實中的一些官員美其名曰考察,實則只是面子工程,連帶著要被考察的地方陪著官員一同演戲,大家一起做表面文章,所有人都避開那些被藏在陰暗角落里的黑幕,不愿戳穿。
這次視察過后,假冒的“呂得水”為學校招來了投資,老師們的工資漲了,學校也重新整修,而看似其樂融融的場面,實際上伴隨著利益糾葛和巨大的危險,把每個人都推向了人性崩壞的深淵。不久之后,特派員的第二次視察,讓我們見識到官員的油滑,權力階層的歹毒,知識分子的懦弱和偽善。我們能從片中的每一個角色身上找到一個人,甚至一個群體,一個國家的劣根性。
天性自由放蕩的女教師張一曼為了讓銅匠服從于他們的計劃,選擇“睡服”銅匠。而這樣的利用不僅激怒了銅匠,也惹怒了一直喜歡她的男老師裴魁山。于是當銅匠翻身選擇和特派員站隊,一起凌辱張一曼時,魁山最先揭竿而起,用最惡毒的話辱罵張一曼。同時一旁的校長在這場爭斗中則處于一個和稀泥的狀態(tài),他既不希望傷害自己人,又迫于權力不敢不從。另外一名老師周鐵男,是這場戲中最有看點的一個角色,他即使被槍抵著頭也堅持咆哮著反抗的樣子,讓人覺得,張一曼似乎還有救,不至于被銅匠過分欺辱。隨后整場電影設計巧妙也讓人揪心的一幕在這里出現(xiàn)了,槍聲響起,當我們都以為周鐵男死了的時候,發(fā)現(xiàn)槍彈只是擦過了他的耳朵,開槍是為了嚇唬他。之后周鐵男的行為讓人大失所望,但也在意料之中。經(jīng)過這一嚇之后,人性中最原始的對生的渴望被激發(fā)出來,周鐵男也不過是只紙老虎,他有與惡勢力斗爭的心,卻又軟弱無能,于是最終選擇叛變。這像極了擁有一腔熱血的青年們,在訴求得不到回應,并且受到來自社會的恐嚇和打擊之后,選擇被迫接受現(xiàn)實,茍且而又卑微地活著。
在這場爭斗的后期,裴魁山少了咒罵張一曼的勇敢,而是被那一聲槍響嚇出了眼淚。我驚訝于他的因愛生恨,自己得不到的就要親手毀掉,以一個直男的思想打壓女性,卻被槍聲嚇成了縮頭烏龜。歹毒、懦弱、自私共生于這個角色之中,他似乎影射了社會中一部分精于世故的中年男人,唯利至上,不服從自己的,就要毫不留情的打壓。
盡管孫校長不忍心對張一曼進行指責,但通觀全片就能發(fā)現(xiàn),他是這一系列鬧劇的罪魁禍首。如果謊言在開始就被戳穿,而不是為了他所謂的“農(nóng)村教育實驗”,就不會牽扯出更多的騙局。孫校長口中的成大事就要不拘小節(jié)、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實則都是在掩飾自己的失敗,直到最后賠了女兒,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其偽善可見一斑。
張一曼作為整部劇中擁有自由獨立之精神的代表,其外表放蕩但內(nèi)心純良,她對人生的注解實際上是女權主義的一種體現(xiàn)。就在我們都希望這樣一個至情至性的角色能夠快樂到影片結尾時,卻發(fā)現(xiàn)張一曼在經(jīng)歷了這場批判和剪發(fā)后,精神崩潰,最后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她的死暗示著那個女性權利的落敗,同時也給了那個壓迫女性的年代一記重錘。
這場批判的戲,像極了中國風起云涌的上世紀60年代。片中的特派員說:我就喜歡知識分子的脾氣。這句話實際上極為諷刺。孫校長、裴魁山、周鐵男和張一曼,他們都是知識分子,有脾氣和傲骨,卻也最無能,最偽善。那么作為片中最沒有文化和權利的底層人民就是好的么?表面笨拙樸實的銅匠,在翻身之后變得無法無天,其惡毒報復的一面在批判張一曼的情節(jié)中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耀武揚威讓我想起了清朝后期被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農(nóng)民運動,建立在惡勢力基臺之上作威作福,沒有頭腦,手無寸鐵,最終自然無法逃脫底層的命運。
影片的最后,校長的女兒前往延安,離開了這種暗無天日的生活。通觀全片我們發(fā)現(xiàn),校長引以為傲的“農(nóng)村教育實驗”成了笑話,老師講課成了表演,講臺不是面向?qū)W生而是面向官員,甚至變成了騙錢的工具。
《驢得水》講的是最真實的人性,它不僅在過去,也是現(xiàn)在,更是將來。那些潛藏在人心底或純真或偽善或歹毒的一面,演繹著每個時代的社會,也構成了社會中那些獨立的生命個體。
文/樊琨(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