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BBC最新紀錄片《中國新年》,網(wǎng)友紛紛表示:懵了。這還是那個習慣性抹黑中國的家伙嗎?沒想到這個濃眉大眼的家伙“竟然是這樣的BBC”?
從《中國學校》到《中國的秘密》,從歪解中國美食文化到抨擊國產(chǎn)汽車品牌,這些年,BBC一以貫之地“愚弄了世界”。總之,只要提及BBC,網(wǎng)友大多會下意識地高度警惕,因為,BBC黑中國的套路,大家實在是太熟悉了!
客觀說,高速發(fā)展的中國有美好的一面,也有落后和不足。如果退一步,只從自身考量,BBC所謂的抹黑也算反向激勵。但是,放眼國際,中國形象,決不能任由他人評說。
崔衛(wèi)平老師說過,“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套用來講,媒體的態(tài)度怎么樣,世界眼里的中國就是什么模樣。這警示我們,掌握國際話語權,不能只是埋頭搞建設,“傳播中國文化,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同等重要。
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聞輿論工作“48字要求”,并明確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國際話語權,集中講好中國故事”。
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自覺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講好中國故事,必須堅持正確導向,圍繞中心講大局,團結人民求作為,用正確輿論導向引領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
而講好中國故事,最重要的是用作品說話。只有好作品才能“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才能“澄清謬誤、明辨是非”,才能“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
不可否認,BBC的紀錄片經(jīng)常能掀起輿論風潮,而對比之下,中國傳播自己的作品還不夠多,中國觀察記錄世界的作品還不夠好,這也說明,在新聞輿論領域,我們的國際話語權還亟待加強。
當務之急,必須對照“48字要求”,加快國際化傳播平臺建設,借助新媒體優(yōu)勢,創(chuàng)新形式出精品,在溝通世界中傳播中國。唯如此,才能實現(xiàn)“中國形象,不懼他人評說”。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