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崔慶濤。高考結束后就跟著父母,在家附近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他正在工地上拌著砂漿時,一通郵政局的電話打來,快遞員說30分鐘后送達崔慶濤的《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崔慶濤的父親不識字,叫妻子念通知書的內容給自己聽。母親許樹蘭就一字一頓念起來:“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崔慶濤同學,我校決定錄取你入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yè)學習,請你準時于2018年8月30日憑本通知書到校報到,校長林建華!备赣H聽后笑了,說了句:“兒子,你真行!”
這個孩子,家在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者海鎮(zhèn)五里牌村綠蔭塘小組。他應該沒有上過一小時幾百元甚至是幾千元的一對一補習課。這個孩子,應該沒有吃過媽媽或者姥姥奶奶或者是保姆變著花樣給做的營養(yǎng)餐。這個孩子,假期的時候是在幫著父母打工掙錢養(yǎng)家,應該沒有去過占坑班、補習班、素質班。這個孩子,在緊張備考的時候,父母在打零工,恐怕也沒有時間為他洗衣、給他做心理疏導。估計,他高考前也沒住過高檔賓館。甚至,他連去“高考集中營”受難的機會都沒有,因為,他家可能沒有能力在學校邊租房陪讀。
這個孩子,在接到通知書的那一刻,在工地的白塑料桶里洗干凈了雙手,然后在自己穿著的紅色T恤上左擦右擦,用一支最普通的圓珠筆,在快件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個灰頭土臉的孩子,竟然在這一刻,成為所有人眼里、心里最亮的光。
很多人說,不明白自己為什么在讀過這條新聞后熱淚盈眶。很多人說,這個孩子,才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669分,如果讓那些迷信數(shù)字力量的人來看,真的是很不可思議。但也許,只有這個孩子自己才知道,為這三個數(shù)字的最終組合,他付出的努力沒有數(shù)字能夠衡量。對于一個沒有任何依賴、沒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沒有任何時間和精力可以浪費的孩子來說,他只是盡力了而已。
在更多人心疼著自己、心疼著自己的孩子,把辛苦工作的報酬毫不猶豫地投向孩子的應試征途的時候,在一些人干脆帶著孩子逃離應試教育怪圈的時候,這個孩子的父母,是在每天勤懇地打零工,盡力讓自己的付出多些回報。相比之下,或許那些在負面情緒里不能自拔的家長和孩子應該明白,崔慶濤所做的,就是盡力,就是心無旁騖,就是讓信念托起每天的擔當,就是專注于每天必須完成的事情。
“我要上北大!”不知有多少孩子在各種因素的促使下曾經許下過這樣的承諾?墒,也許這類承諾里,大多數(shù)不像崔慶濤的那一份更有誠意、更能落到實處,更能言出必行。信念二字,于不少孩子來說,可能只是嘴頭上的兩個字,但,對于如崔慶濤一樣的孩子們,他們更相信,信念加努力,比一切信誓旦旦更來得實在。崔慶濤,絕不是一個寒門學子飛上枝頭的例子。他的經歷,更寶貴的、更富有啟示的意義在于,腳踏實地,專注前行,對于我們的國家、民族,對于每一個家庭來講,都是最大的福音。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