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德國政府已拒絕批準中國企業(yè)收購歐司朗旗下燈泡部門Ledvance的請求。該交易正在進行審核。該集團在今年稍早同意把Ledvance以逾4億歐元出售給中國買家。德國經濟周刊稱,德國政府將審查這項計劃中的并購案,也就是說,并購能否繼續(xù)推進,情況可能需時好幾個月才會明朗。德國經濟部對該報道做出回應,稱是依照標準程序來檢視交易,但拒絕進一步說明。
德國經濟部長兼副總理加布利爾日前稱,中國在德國戰(zhàn)略性收購各項關鍵技術,同時卻利用“歧視性要求”保護本國企業(yè)不被外國收購。加布利爾即將訪華。德國叫停中資公司對德國科技企業(yè)收購,令兩國關系緊張。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美國當局對德國表明,另一家中企打算收購的愛思強公司產品具有潛在的軍事用途。“消息人士說,華盛頓擔心中國將愛思強公司的芯片用于核項目”。
面對中企并購的擔心,德國之聲報道稱,德國VPC戰(zhàn)略公關公司總經理卡普斯表示,德國人擔憂德國企業(yè)由此“空心化”是沒有必要的。
受訪專家: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尹中立
這兩年中資企業(yè)海外并購數量增長很快,今年前8個月的并購數量超過了去年全年并購數量的一倍以上。我認為有三個原因,第一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比較大幅度的貶值,加速中國資金外流。第二是國內產業(yè)結構升級,傳統(tǒng)工商業(yè)在現代化浪潮中幾乎都需要進行技術改造,許多中資企業(yè)海外并購的目的在于購買國外先進企業(yè)的技術。第三在于國內很多產業(yè)都產能過剩,需要開拓市場,但國際市場對于中國的很多企業(yè)來說是個空白領域,沒有相關的銷售網絡,或者說銷售網絡不健全。通過并購的方式,能以較便捷的方式獲得這些海外跨國公司已經形成的全球銷售網絡。
近期中資企業(yè)海外并購受到許多當地政府和民間力量的阻礙。我認為,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海外并購無論從數量還是從質量上而言都非常驚人,當地政府和媒體對此缺乏心理準備,害怕中企的進入會導致本國企業(yè)“空心化”。這種阻礙可以說是一種條件反射式的反應。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目前看來,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替代全球化思潮,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所面臨的環(huán)境肯定比以前要惡劣。目前各國政要們?yōu)榱诉x票不得不迎合這種民粹主義的潮流。
面對目前遇到的阻礙和當地反對的呼聲,我認為中國企業(yè),尤其是國企,一定要看清大勢,面對未來國外復雜多變的政治形勢和經濟形勢一定要有充分的風險估計,不能一味向前沖。不計后果一味投錢的結果很有可能是錢投過去之后,面臨的很復雜的矛盾卻解決不了。
另一方面,國外很多民粹主義思潮都立足于當地就業(yè)問題,所以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應當考慮當地人的工作機會。適當雇傭本地工人,實現員工本地化,解決當地民眾的就業(yè)問題,就能緩和許多阻力。
。愓喜稍L整理)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