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故事大國,中國56個民族都很愛講故事、聽故事,但是現在故事講述的環(huán)境,已經不如以前。主要原因在于,傳統(tǒng)故事的題材、講述方式,包括所用的方言,大多產生于農耕社會,是先人在從事農業(yè)生產的過程中形成的,所以這些故事的話語、情節(jié),包括思想內容、主題,都帶有農耕社會深刻的痕跡。
我們的社會發(fā)展得太快,環(huán)境變化太劇烈,原來講述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隨著城鎮(zhèn)化、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普通話的推廣,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和審美趣味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農耕社會產生的這些故事,逐漸失去了它原有的講述環(huán)境和講述條件。加上生活節(jié)奏的急促,很多人無暇聽故事,也不太愿意講故事,也不會講故事了。
而與此同時,西方的這種白雪公主、丑小鴨之類的童話形象借助于影視傳媒,不但在中國流傳,在全世界都有流傳。很多年輕人喜歡白雪公主的故事,但對牛郎織女、白蛇傳的故事卻不太了解。
在過去,民間故事的傳承是代際傳承,比如說爺爺奶奶給孫子、外孫講故事,F在也有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女,但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講普通話,認為自己的爺爺奶奶講的家鄉(xiāng)方言,不愿意小孩接受這種方言教育,唯恐小孩變“土”。
我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我們的數學老師很會講故事,所以我們聽講都特別認真,希望老師趕緊把課講完,剩下的時間好講故事。但現在的小孩不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了。在學校里,即便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老師也只能找一本故事書來讀,而不會“講”。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