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江門男子羅先生準備過馬路時,手機突然被一外國人伸手打落在地,屏幕也被摔壞,兩人隨即相互拉扯起來。民警趕到協(xié)調(diào),對于摔手機,外國男子表示過馬路時看手機是一種很不安全的行為,因而想提醒一下羅先生,經(jīng)民警勸解后兩人終握手言和。(6月16日《南方都市報》)
一位年逾七旬的德國老人,看到有中國男子過馬路還不忘看手機,情急之下干脆伸手將其手機打掉——這種將他人生命視作自己生命的關(guān)愛意識,或許談不上像網(wǎng)友調(diào)侃的那樣是“國際主義精神”,但卻著實教一些國人見識了什么叫謹慎行路、安全第一。盡管在某些國人看來,這位老外的安全提醒似嫌過于“粗暴”,但也不妨循著老外的思路去想想:真要出了事故或釀成悲劇,現(xiàn)在的“粗暴”動作才是真正的“柔情”提醒了。
老外為了提醒安全,在馬路上打掉中國男子的手機,而且事后愿意買部新手機作賠償,可見其在部分國人眼里的方法粗魯,并不掩蓋他善意幫助的良苦用心。由此不禁想到,數(shù)年前,福州一家培訓機構(gòu)的一名芬蘭外教,曾連續(xù)五天在一斑馬線處觀察,發(fā)現(xiàn)幾乎沒有車子禮讓行人。于是,他決定在過馬路時,用自己學來的中國太極拳動作,提醒司機減速慢行。這則“斑馬線打太極”的新聞,當時很快成了諸多媒體的聚焦熱點。
“伸手打掉手機”和“斑馬線打太極”,都是來自不同國度的老外人士,由于“看不慣”部分中國人對交通安全的缺乏重視,于是作出了讓我們“少見多怪”的熱心提醒?蓮娜说纳踩哂谝磺械挠^念與思維來審視,老外們的“奇葩”表現(xiàn),又何嘗不是一堂堂鮮活生動的安全教育課。因此,江門那位手機屏幕被摔壞的男子,后來不要老外任何賠償,還與提醒者握手言和,我以為正是緣于其“以德報德”的正確領(lǐng)悟和反思。
應(yīng)該說,經(jīng)過多年的大力宣傳和引導(dǎo)治理,如今在許多城市,駕車者在斑馬線也不慢行、不讓人的交通陋習,正在一點點地逐步改觀中。不過,相比之下,一些人平時行走和過馬路時,眼睛仍然盯著手機屏幕不放的可憂一面,則確實還比比皆是,甚至讓我們見怪不怪了。這樣的不良習慣其危害到底有多大,看看媒體中不時報道的“女子低頭玩手機掉到河里淹死”、“父母玩手機2歲孩子遭車碾壓”等悲劇,相信許多人只是出于“他人事情耳邊過”,心存僥幸而沒有去好好重視。
老外“伸手打掉手機”的柔情你該懂。也許在他們的國度,對于像我們這種不懂自愛的“過馬路玩手機”等行為,會被看作一種極端無視安全防范的過錯,甚或可能被作為嚴重的失信記錄,在個人求職、保險等諸多方面給自己帶來不小的麻煩。也正因為這種習慣和意識,老外到了我們這兒,才會“條件反射”地主動出手,用一些讓我們驚詫的舉動來助人為樂了。
伸手打掉手機,寧愿再來賠你。不要以為這只是一樁令人發(fā)謔的可笑談資,而更應(yīng)看到我們在遵守規(guī)則、自律自醒等方面的行為短板。有缺點、有不足并不可怕,怕的是把他人的循規(guī)蹈矩、嚴以律己,看成刻板固執(zhí)或是太不聰明!吧焓执虻羰謾C”的這堂安全教育課,教育的不僅僅是江門那位羅先生,毫無疑問也包括了生活中的你、我、他。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