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7月任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不足半年后,吳奇凌突然辭去公職。作為當?shù)刈钅贻p的具有博士學位的縣領導,吳奇凌曾被看作當?shù)卣䦃滦恰瞧媪璧霓o職報告顯示,辭職的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去盡孝,二是去充電。
如今,公務員辭職越來越常見,雖未成潮,卻也成為現(xiàn)象。吳奇凌不是第一個辭職的公務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個。對于公務員來說,辭職之后是創(chuàng)業(yè)還是轉(zhuǎn)行,抑或賦閑,都是個人的自由選擇。而吳奇凌辭職之所以成為新聞,一大原因在于他是當?shù)刈钅贻p的具有博士學位的縣領導,從世俗的角度看前途無量。但是,“你之蜜糖,我之砒霜”,吳奇凌辭職有其理由。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要盡孝。據(jù)吳奇凌說,其父母支邊新疆后定居武漢多年,因為公務,父親甲狀腺瘤手術(shù)自己不在身邊,母親心臟搭橋手術(shù)自己也不在身邊,“所以回到父母身邊盡孝的愿望強烈。”盡孝,這是最樸素也最純粹的情感,忠孝不能兩全,吳奇凌選擇回武漢盡孝,值得尊敬。一個公務員如果不愛父母,怎么可能真正愛他人?如果不愛家,又怎么可能愛國?
對于吳奇凌辭職,不必過分解讀,但從中可得出一些常識性的結(jié)論。比如,這說明在一個開放的時代,一個充滿機會的時代,評判體系多元,公民的選擇也更多元。有人考公務員,有公務員辭職,都很正常。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價值取向,每個時代的年輕人也都有自己的價值選擇,他們選擇什么,不選擇什么,與時代命題有關,與追隨內(nèi)心有關,也與一個看不見的“指揮棒”有關,做自己喜歡的,足矣!
再比如,通過吳奇凌的一些感言,我們或可看到基層公務員確有不易之處。吳奇凌稱:“我在基層看到的干部,絕大部分都是收入平平,事務繁雜,壓力巨大,兢兢業(yè)業(yè)的, 絕大多數(shù)周末都休息不了,有時候碰上一個周末能歇歇,我會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不會休息了、不會娛樂了!睉摮姓J,基層公務員有時被臉譜化,乃至被妖魔化了,確有少數(shù)公務員不務正業(yè),腐化墮落,但大多數(shù)人恪盡職守,守土負責,并非一些人所想象的混日子。
吳奇凌等人的辭職,積極意義還在于使官場流動更正常。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本來就應該是常態(tài),如果只進不出、只能上不能下,官場就會人浮于事,變得死氣沉沉,缺乏活力。不管是主動辭職還是被動離職,官場多一些流動,對官場是好事,對民眾也是好事。
此外,每有公務員辭職,總會成為不大不小的新聞。這說明公務員辭職還不夠多,公眾還不能理性面對,也從反面說明官本位思想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幾十年前,魯迅感嘆:“中國人的官癮實在太深,漢重孝廉有埋兒刻木,宋重理學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且夫’‘然則’。總而言之:那魂靈就有做官——行官勢,擺官腔,打官話。”把公務員當成一個正常的職業(yè),當成擁有公權(quán)力為民服務的職業(yè),再有公務員辭職也就不會成為新聞了。
人人處處是選擇,轉(zhuǎn)場之后同樣需要直面生活,需要找準人生的位置。吳奇凌說:經(jīng)歷就是閱歷,閱歷化作能力。在行政工作崗位上的青年干部,盡量能把小事做成有意義的事,工作之余,一定要擠出時間多關注當今經(jīng)濟形勢的變化,多看看書吧。這是他的仕途經(jīng)驗,可謂肺腑之言,不無道理。無論在體制內(nèi)還是市場中,都需要真才實學;無論在主席臺上還是主席臺下,都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在辭職報告中,吳奇凌用民族英雄戚繼光的詩句表達心聲。也許會有更多的公務員辭職,也有更多的人進入公務員系統(tǒng)。無論盼望“封侯”,還是跳出體制,人們共同的心聲都是“但愿海波平”。時代在不斷變化,選擇不斷多元,這正體現(xiàn)了進步。也許總有一天,公務員辭職不再是新聞,每個人都能在自己選擇的崗位上,更好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