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秋瑾手中的劍,扯到夏衍手中的筆,是否有一點風馬牛呢?但在我看來,卻真像是“同一首歌”。
紹興世茂廣場上,樹立著周恩來、魯迅、賀知章等紹籍名人的銅像,其中以秋瑾銅像最為傳神,鑒湖女俠曾揮劍向天意氣風發(fā)——為什么說“曾”呢?因為這幾天你再去看,秋瑾女士則是赤手空拳了,她手中的劍呢?又被偷走了——自2010年銅像樹立至今,秋瑾手中的那把劍,已被偷走了7次!
對于秋瑾,我們當然耳熟能詳,這位中國女權(quán)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的杰出志士,她的彪炳于史,不僅在于那句“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名詩,更在于她是第一批為推翻數(shù)千年封建帝制而捐軀的革命先驅(qū)。1907年7月,徐錫麟在安慶起義失敗,牽涉到秋瑾,秋瑾拒絕離開紹興,說“革命要流血才會成功”,遂遣散眾人,獨自留守大通學堂,直至被清軍圍捕,5日后從容就義于紹興軒亭口,年僅32歲——秋瑾手中的劍,是她反清女俠的武器寫照,更是她劍指封建統(tǒng)治的象征,而現(xiàn)在呢?秋瑾被“繳械”了,手中之劍7次被“沒收”,當然被“下”的,還不止這一把銅劍,例如秋瑾、徐錫麟乃至孫中山等等,都是“恐怖份子”的污言,這些年來,不是“屢屢”潑來么,又何止“7次”呢?
那為什么要從秋瑾的筆,復又想到夏衍的筆呢——因為就在離紹興并不遙遠的城市,樹立著中國現(xiàn)代史的文學大家夏衍的銅像,夏衍不是武俠,只是個文人,他的手里頭也沒有指向青天的劍,而只是握著一支揮而疾書的筆。但夏衍先生手中的筆呢?也被“偷”走了,只剩下一個空手的文學大家,在凜冽的寒風中尷尬地孤立著……
其實夏衍手中的筆,并非今日才被“沒收”,50年就被奪走過啦——夏衍緊握這支筆,寫下過數(shù)百萬字的劇本和小說,然而那場浩劫山雨欲來之時,夏衍就被投入秦城,那里除了寫“認罪”的交代,沒有一個字的文學可寫。70年代中葉,夏衍出了大牢,飯是有一口吃了,算是“給出路”,但能寫一個字嗎?不能,手中依然無筆,一個文學家,就這樣空手十余年,直到云開日出那一天。說起那支筆,夏衍感慨萬千,什么苦都可以忍受,最可怕的,是奪走你手中的筆——“造反派打劉詩昆,不打別處,專打他用來彈琴的那十個手指”——現(xiàn)在夏衍手中的筆,又沒有啦,如果說50年前屬于“明奪”,那么今天則是“暗偷”,令人不免唏噓。
聽說凡有雕像的地方,例如秋瑾之劍的遭遇并非孤例,諸葛亮手中的羽毛扇,已被拔走了十次,關(guān)羽手中的青龍偃月,也不知被“繳械”了幾回,至于蘭亭之側(cè)王羲之戲鵝的那幾只白鵝,也早已不知去了何處。這似乎也罷了,不過是南來北往的“游人”手癢一時而已,但更令人驚詫的是,某地矗立的董存瑞銅像,英雄炸碉堡的一景,董存瑞手中的炸藥包卻沒有了,他右手舉起,卻是空蕩蕩的一片,竟不知道在干什么呢!當然對于董存瑞們的“解構(gòu)”,并不只在于這一只炸藥包,那些飛短流長的“段子”以及空穴來風的“考證”,不早已流行于街談巷議甚至報章網(wǎng)絡(luò)了嗎?
近日有一首紅歌,唱的是先烈們,“假如今天你還在,你看到的一切,是不是你當初的期待?”秋瑾就義業(yè)已108年,她當初引頸灑血時,會想到今天的遭遇么?
(責任編輯:周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