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學名馬鈴薯,又叫山藥蛋、洋芋、地蛋……光從這些名字上看,就知它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不高?墒,不受重視的土蛋蛋,現(xiàn)在揚眉吐氣了!
農業(yè)部官員前天表示,要力爭實現(xiàn)目前土豆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逐漸成為水稻、小麥、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糧作物,要在不擠占前三大主糧空間的前提下,擴大其種植面積,提高其畝產量。
可是,政府來推動能成功嗎?
這里有一正一反兩個例子可供參考。
第一個例子是日本政府向國民推廣牛奶的成功。
過去,日本人的主食是大米,很少吃面食。但在二戰(zhàn)后,日本掀起了“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運動。雖然戰(zhàn)后特殊時期日本食品供給不足,但日本政府大量向美國進口牛奶、面包。1954年,日本還針對中小學生午飯專門出臺《學校營養(yǎng)午餐法》,實行全國統(tǒng)一配餐,規(guī)定午餐必須喝200毫升牛奶。漸漸地,日本國民養(yǎng)成了喝牛奶的習慣,體質明顯提高,50年里平均身高增長10厘米。
第二個例子是英國倡議食用大閘蟹的失敗。
英國泰晤士河大閘蟹泛濫,因缺少公敵,嚴重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怎么辦?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為此成立了一個專題研究小組。他們發(fā)現(xiàn),大閘蟹在中國和東南亞是美味佳肴,于是提倡英國人要多多捕捉大閘蟹,將其做成盤中的美食。
英國食品標準局還特別為此進行檢測,宣布泰晤士河里的大閘蟹是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可以食用。
可是,英國人的回應十分冷淡。一個原因是他們不懂得怎么吃怎么做。另一個原因,據(jù)說英國人從來不待見淡水水產,人家看重的是金槍魚、三文魚這樣的海鮮。
對比兩個例子,日本政府推廣喝奶的成功,是因為牛奶好喝、營養(yǎng)豐富,老百姓愿意喝。而英國倡議食蟹遇冷,是因為老百姓不愛吃?雌饋,成敗關鍵在于是否尊重規(guī)律尊重人的本性。
細究土豆的推廣流程,大概有三個環(huán)節(jié)都要說到尊重規(guī)律尊重人的本性。
首先,政府說擴大種植,你得給農民一個改種馬鈴薯的理由先。
為啥不種山藥、高粱、大麥,而種馬鈴薯?你得讓他獲得實在的好處。趨利避害為人之本能嘛。我們知道,幾百年前的東北大地上曾經遍植高粱,可后來者的玉米卻幾乎將它驅逐殆盡。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玉米單產量更高,同樣種一畝地,打出來的糧食能讓我吃得更飽啊。
即使是土豆的產量更高,但賣不出去,爛地里怎么辦?有網友說,寧夏的土豆2毛8一斤都沒人要,種植的農民虧慘了。沒有經濟效益,怎么讓農民放心種?
其次,在流通領域,怎么讓馬鈴薯更好地流通起來,這也是個問題。都說渠道為王嘛,無利可圖,東西再好也很難到老百姓手上,F(xiàn)在有的超市賣彩色馬鈴薯,據(jù)說不但好看,還可以生吃,售價高,還受歡迎。這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最后,你得給嘴巴一個理由先,為啥它要多吃點馬鈴薯,而少吃點芋頭、紅薯?說到底,需求是決定土豆能否上位的關鍵。舌頭長在老百姓身上,好不好吃,吃下去對身體好壞,老百姓心里明白,如果他們吃著不爽,再好的政策也沒辦法。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