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引導下,“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正成為中小學教育的大趨勢。如今落地效果如何?據(jù)調(diào)查,體育課被其他課程占用、體育課安排自習、“陰陽課表”等問題,如今已明顯改善。
一段時間以來,體育課的位置頗為尷尬。一邊是“健康第一”已是共識,一邊是體育課往往被視為“副科”,“說起來很重要,做起來不重要”。隨著“小胖墩”“小眼鏡”的增多,青少年體質(zhì)問題引發(fā)社會關注,與此同時,從國家到地方出臺多項政策糾偏,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盡管如此,當深圳發(fā)文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每天開設一節(jié)體育課時,輿論微妙的反應中,還是折射出一些觀念層面的慣性。
從將近一年的實踐效果來看,深圳的探索是具有前瞻性的。此后,江蘇、吉林、四川等地,都就“每天一節(jié)體育課”出臺了相關文件。今年9月,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提出,每天保證一節(jié)體育課,另外課后再鍛煉一個小時,全面培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zhì)。此外,還有地區(qū)通過延長課間、設置大課間等方式,增加學生的體育運動時間。
對孩子來說,“動起來”很重要;對上好體育課而言,同樣有意義。凡事不能一蹴而就,在保證時長這個層面作出表態(tài),不失為一種進步——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動起來”總比“紙上談兵”強。從各地的試點來看,一些經(jīng)驗是值得肯定的:有的將走廊、天臺等“金邊銀角”變?yōu)閯?chuàng)意運動空間,緩解場地緊張;有的邀請退役運動員入校實訓,探索實踐教師共享機制,擴充師資力量;有的優(yōu)化學?冃Э己嗽u價機制,將學生體質(zhì)健康狀況和競賽成績納入績效獎勵范圍……無形之中,這些探索也在傳遞著價值導向。
如何平衡教學任務?怎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回答這些問題,離不開對體育課本身的清晰認識。一方面,在不增加課時總量的前提下,科學合理地安排體育課,既是法律層面的剛性要求,也指向一種價值考量。把好事辦好,才能更好回應一些偏見乃至擔憂,形成正向循環(huán)。正如一名校長所說:“不少人認為體育鍛煉會影響學習成績,但大部分孩子在增加運動后,考試成績不僅不會下降,反而會更出色!
事實上,體育課不止于強身健體。尤其是作為集體生活的一項制度安排,學校開展的體育課自帶氛圍感,在促進團隊融入、培養(yǎng)社交能力等方面,一般的鍛煉難以代替。當然,正如體育不是靠突擊就能短期出成績的,體育課的價值被充分認識也需要一個過程,一切貴在堅持。
體育課“天天見”成效初顯,期待各方共同做好“后半篇文章”。比如,除了“因校制宜”,也應考慮到個體差異;鼓勵參加鍛煉,也得強化安全防護;制定評價“指揮棒”、反饋體系時,同樣要警惕“應試思維”,等等?傊尯⒆觽儭吧砩嫌泻、眼里有光”,值得去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