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7點30分,海淀馬拉松開跑;半小時后,房山良鄉(xiāng)大學城半程馬拉松鳴槍。據(jù)本報報道,金秋十月,全國各地掀起“馬拉松賽熱”,北京也不例外。有“國馬”之稱的北京馬拉松定于11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開跑,已吸引超18萬名跑者報名,創(chuàng)下歷史紀錄。通州運河半程馬拉松、亦莊半程馬拉松等也即將開賽。
《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23年全國馬拉松賽事多達699場。即便如此,仍有不少跑者抱怨“一簽難求”,足見馬拉松賽事的供需兩旺。對于馬拉松愛好者而言,長跑不僅是時尚的健身方式,更是“去世界看看”的契機;對于舉辦城市而言,馬拉松賽不僅代表城市運動風尚,更是展示文化和魅力的絕佳方式,也有助于“跑馬圈流”“借馬薦城”。
各城市競相辦賽,就是看重賽事帶來的流量,希望馬拉松能夠拉動當?shù)匚穆卯a(chǎn)業(yè)發(fā)展。據(jù)報道,無錫馬拉松今年帶動消費約2.82億元,較去年提升45.5%;武漢馬拉松預計創(chuàng)造15.71億元城市效益,對武漢的經(jīng)濟影響約為5.57億元。北京馬拉松系列賽事,同樣可以助力北京文旅跑出加速度。北馬向來是運動品牌的必爭之地,廣受健康與訓練服務(wù)、城市旅游與服務(wù)業(yè)等產(chǎn)業(yè)的青睞。此外,北京文旅資源豐富,可逛可賞可玩的景點眾多,也能夠吸引選手。今年北馬報名者中,外地跑者占比高達79%。這部分選手最可能“一日比賽多日停留,一人比賽多人旅游,一次赴約多番回頭”。
北京系列馬拉松賽具備從競技走向經(jīng)濟的巨大潛力。為變潛力為實力,北京以馬拉松為契機,不僅在物資保障、服務(wù)保障等方面做出多處調(diào)整和優(yōu)化,還精心策劃線路,力求讓跑者“一日看盡”京城風景。比如北馬完賽獎牌以“鳥巢”“冰絲帶”為核心設(shè)計要素,呈現(xiàn)“雙奧之城”的獨特魅力,參賽服裝則將多個北京地標性建筑的元素融入其中;通州運河半馬將大運河森林公園、漕運碼頭等地標及人文景觀串聯(lián),選手既能欣賞獨樹一幟的綠野風光,又能感受通州古今交融的歷史沉淀。一場馬拉松,就是一張城市文化名片,跑者用腳丈量城市,既能加深對北京的了解,也能加深對城市的感情。
變流量為“留量”,靠的是真心誠意,“卷”的是城市氣質(zhì)和貼心服務(wù)。越是馬拉松賽事如火如荼,城市管理者越要冷靜應(yīng)對,確保服務(wù)水平的“配速”跟得上,讓每一場賽事都能與文旅有機融合。只有永遠跑在熱潮前頭,不斷擦亮北京系列馬拉松賽事品牌,賽事獨特價值才能不斷轉(zhuǎn)化為文旅口碑。
跑一場馬,愛一座城。北京系列馬拉松,已是京城獨一無二的賽事招牌。期待更多選手成為代言人,展現(xiàn)運動活力,展現(xiàn)京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