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經濟,或將迎來新機遇。
27日晚,財政部等五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通知完善市內免稅店政策,一方面對已有13家外匯商品免稅店提出轉型新要求,另一方面也提到在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8個城市各設立一家新的市內免稅店。
消費者是稅收的“最終承擔者”,發(fā)展免稅經濟、拓寬免稅市場,其直接吸引力就在于免除了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多項稅收,能夠更多讓利給即將出境的消費者。過去,每每提到出國旅游,總有“攻略”教游客去機場的免稅店逛一逛,“買到就是賺到”;全球各地的游客熱衷于赴港消費,也正是因為“自由貿易港”的特殊定位,免稅經濟發(fā)達,部分進口珠寶首飾、香水化妝品、箱包手表價格較本國更低。如今支持多個城市設立市內免稅店,能夠將一部分原本流向境外的消費留在國內,既不會沖擊稅收秩序,又能擴大國內消費,可以說是“雙贏”。
“China Travel”持續(xù)火爆,外國人來華旅游消費形成熱潮,此時鼓勵發(fā)展免稅經濟,正是要為其“添一把火”。數據顯示,僅2023年,來華外國游客人均日消費就達到3459元,預計可以直接拉動消費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今年前7個月,外籍人員來華觀光更是達到572.2萬人次,同比增長約403%,市場前景廣闊且有待開發(fā)。
設立市內免稅店提供了來華消費的新選擇。過去,許多來華外國游客習慣于在機場、口岸提供的免稅店順手購物,方便是方便,但受限于空間和成本,可展銷的產品數量有限,種類也不齊全。如今市內免稅店“轉型擴容”,包括廣深在內的更多城市有機會在市區(qū)繁華地段“選址開店”,規(guī)模更大、購物時間更充足,亦可期待其成為新的“網紅打卡點”,帶給游客更好的消費體驗。
發(fā)展市內免稅店,既暢通促消費的“關口”,也可期打開文化傳播的“窗口”!锻ㄖ愤特別提到,鼓勵市內免稅店銷售國貨“潮品”,將具有自主品牌、有助于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產品納入經營范圍,這就為免稅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間。既然是落地廣東,能否借助這個平臺,提升“廣東制造”的曝光度?除了商品之外,店面從選址到布置能否走“中國風”的路線?潮州工夫茶、東莞潮玩、龍舟粵劇、嶺南醒獅……這些來自廣東的“文化大IP”,能否被擺上貨架,成為來華旅游、送禮收藏的“寶藏單品”?同樣值得期待。
世界那么大,下一站為何不能是中國?好貨千千萬,帶回家的為何不能是文化?從小小的免稅店做起,將其打造成來華消費的“新亮點”,文旅融合的“聯(lián)結點”,廣東有實力、有機遇、也必將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