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評論員臧夢雅認為,對于企業(yè)來說,營銷應有邊界,炒作務必適度。相比跟風趕潮,只求一時的熱度,更為高級的營銷策略應當是利用“多巴胺”等流行風潮來不斷強化自身品牌特征,提升品牌價值,釋放品牌效應,如此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
“多巴胺穿搭”“多巴胺旅行”“多巴胺茶飲”……今年夏天,色彩斑斕的“多巴胺”風潮席卷多個領域,成為比天氣更熱的潮流熱點。在某社交平臺上,“多巴胺穿搭”話題閱讀量超過4億,多次登上網絡熱搜榜。在音樂節(jié)、發(fā)布會、走秀、快閃店、市集等場景中,“多巴胺”元素也多有呈現(xiàn)。
“多巴胺”風潮的興起,離不開年輕人的追捧。某互聯(lián)網平臺發(fā)布的《Z世代消費力白皮書》提到,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的消費動因來自于自我的個性化表達,通過消費來表達情緒是這一群體的重要特征。大膽出挑的“多巴胺”風潮強調的正是個性化情感表達,恰好契合了Z世代人群拒絕“千篇一律”、追求情緒釋放的極致個性化消費需求。而隨著線下演出市場的復蘇,演唱會、音樂節(jié)等年輕潮人聚集的場景讓“多巴胺”風格有了用武之地。身著高飽和度色彩的衣飾出現(xiàn)在這些地方,年輕人可以做“人群中最靚的仔”。
年輕人追捧的背后,還有不容小覷的消費潛力。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的Z世代人群(一般指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人群)人數超過2.6億,占總人口比重超過18%,消費增速遠超其他年齡層。面對巨大的市場,各大企業(yè)和品牌紛紛瞅準時機,調整營銷策略,在產品或宣傳中融入多元化、創(chuàng)新性元素,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
由于“多巴胺”被稱為“快樂因子”,而五顏六色的搭配可以讓人們產生快樂、興奮的感覺,調動起積極正向的情緒。因此,融入多種色彩元素的消費場景被網友稱為“多巴胺”消費。既能取悅自己,又能讓周圍的朋友也變得快樂,這股新的風潮自然強勢席卷消費市場,并逐漸向更多消費群體擴展。
“多巴胺”概念的拓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社會對于積極情緒的潛在需求,人們的情緒價值愈發(fā)需要得到重視。這種轉變也為各大企業(yè)和品牌的營銷策略指出了新方向。要做好這門“快樂的生意”,企業(yè)不僅需要創(chuàng)新產品、廣告宣傳等形式,還要深入探索,進一步挖掘消費者在情緒消費上的更多可能性。
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我們知道,“多巴胺”能給人帶來“快感”,但“多巴胺”過量分泌也會產生副作用。有的品牌盲目跟風,過度追求“彩色”效果,時間一長,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有的企業(yè)則為了美化產品,超標使用色素添加劑或使用違禁添加物質,給消費者帶來健康安全隱患。
對此,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要提高識別能力,避免沖動消費或落入消費主義陷阱,沉浸在“多巴胺”帶來的虛幻快樂中不能自拔。而對于企業(yè)來說,營銷應有邊界,炒作務必適度。相比跟風趕潮,只求一時的熱度,更為高級的營銷策略應當是利用“多巴胺”等流行風潮來不斷強化自身品牌特征,提升品牌價值,釋放品牌效應,如此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贏得市場。(中國經濟網評論員 臧夢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chuàng)評論、理論文章可發(fā)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相關文章:“首店經濟”是城市發(fā)展的新型“密碼”嗎?
乘“熱”而上 贏得暑期旅游消費市場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