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著“銀行讓利”的殼子,背后卻可能是無底的詐騙陷阱……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對此類以“106”開頭的詐騙短信展開調查,并建議強制實名標注短信發(fā)送者。
106短信是基于中國移動、中國聯(lián)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提供的短信端口發(fā)送的通知類短信,我們生活中熟悉的驗證碼,各類氣象和交通預警消息大多也歸于此類。為資質健全、參與公共事務并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yè)開通一條高效群發(fā)的通道,本可壓縮不法信息的生存空間。但若門檻設置失序、留下安全漏洞,反而使得“掛羊頭賣狗肉”的垃圾短信能夠“大行其道”。
首先要明確的是,過量的騷擾短信,本就是對用戶權益的有形侵害。打開手機信箱,各類廣告層出不窮,若無一定辨別能力,甚至還會落入商家的陷阱。單是不斷響起的提示音和彈窗,就已影響到用戶的正常生活,更不必說其中存在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雖然“12321”和國家反詐平臺都發(fā)揮著舉報受理的重要作用,但對于個人用戶而言,挨個投訴仍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而今106短信魚龍混雜,又增添了新的問題:用戶最基本的辨別手段失效了。據(jù)媒體報道,許多打著銀行名義的貸款宣傳竟無一條為真,“積分兌換商城”的獎品也是子虛烏有;用戶若想進一步了解,有可能被騙取財產(chǎn)又泄露個人信息;照指引“回T退訂”,卻會使得騷擾變本加厲。“真假李逵”頻現(xiàn),“高仿官方”詐騙,加強管理勢在必行。
治理106開頭的騷擾和詐騙短信,單靠用戶端的嚴防死守,效果并不顯著。目前,針對關鍵字段攔截功能,網(wǎng)絡上有不少教程,許多型號的智能手機也配備了智能免打擾的技術,但106短信關系到各類應用程序的驗證碼、政府部門和用人單位的通知,既有攔截手段難免誤傷。不少用戶面對騷擾寧可聽之任之,也不愿意承擔錯過重要通知的風險。
上海市消保委建議采用實名標注的方式,目的是在送達時減少消費者的判別難度。其實,這一做法在部分商家處已經(jīng)得到了實踐運用。手機信箱中,從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到連鎖品牌,從各大銀行到鐵路和民航出行,“實名+商標”的短信投送模式已逐漸鋪展開來,點開這些來源明確的短信,背后仍是固定以106開頭的號碼,鏈接變?yōu)閷嵜麡俗⒌腢I(人機交互)按鈕,點擊可跳轉至應用商店或是對應的APP,對有需要的用戶而言既簡潔又安全。
落實實名標注工作,并非電信服務商一家之責。下一步要做的,一方面是擴大實名標注的作用范圍,強制準入條件,填補系統(tǒng)漏洞。另一方面應加強技術合作和反詐宣傳,構建從發(fā)布端到接收端,從智能設備轉譯到用戶辨別理解的全方位防線。用好實名標注這張“通行證”,從源頭加強監(jiān)督,在途中智能攔截,力爭將用戶“中招”的風險降到最低。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