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抵制高價彩禮成不少地方的“統(tǒng)一動作”:甘肅定西已有7成出嫁方彩禮控制在5萬元內、江西吉安動員30名適齡未婚女青年集體簽訂“抵制高價彩禮承諾書”、江蘇沭陽舉辦“沭陽小大姐”新時代文明婚戀倡導活動……關于彩禮的話題再次走進人們的視線并引發(fā)熱議。
微博熱搜“彩禮的必要性在哪”,一語切中社會關切,而釋疑之始在于明晰概念的指向。“納征”古已有之,被視為男女雙方締結婚姻的一個必要條件,寄托著夫妻恩愛的美好寓意。曾幾何時,彩禮的功用變得越來越多元,諸如考驗對方的誠意與決心、借以改善一方的經濟狀況、雙方財產交換的一種重要形式等,其經濟意義遠大于原初的象征意義。近年來,關于高價彩禮的報道更是頻現(xiàn)網絡,每每在輿論場激起不小的水花。
嘈雜的爭議聲難掩一個基本共識,即公眾反對的僅僅是“高價”彩禮。從最近官方下場打假的幾個典型事例中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信號:杜撰的“1888萬天價彩禮”帖震驚輿論場,江西萍鄉(xiāng)有關部門緊急介入核查;“88萬彩禮逼死人”謠言甚囂塵上,加速江西樂平部署推進移風易俗鄉(xiāng)風文明三年專項行動。限于各地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我們難以對“高價”進行精準的界定,但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遠超承受范圍的彩禮會帶來連鎖反應。
人們對被貼上“高價彩禮”標簽的女性避而遠之、挫傷年輕人走入婚姻的積極性、促使脫貧家庭的生活水平發(fā)生斷崖式下滑……諸多不利影響直戳高價彩禮的“黑暗面”。此外,礙于面子而助長的攀比之風、不可言說的以婚謀財?shù),均助推彩禮水漲船高。需要說明的是,感情不是商品,彩禮更不是標價,絕不能讓高價彩禮打敗珍貴的愛情。這就要求包括政府在內的有關主體積極作為,以務實的行動推進婚事新辦,讓移風易俗成為社會生活新風尚。
從中央連續(xù)多年召開全國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到八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開展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方案》,再到各地有條不紊部署推進移風易俗等專項行動,一系列看得見的舉措努力為婚姻減負。值得注意的是,彩禮既為傳統(tǒng)習俗,那遏制高價彩禮就應該久久為功,堅持實事求是,切忌貪巧求快。一些地區(qū)被指治理目標設置不合理而飽受爭議,這無疑啟示我們要講究工作方法,切實尊重民族和區(qū)域風俗習慣,堅決做到不搞形式主義、“形象工程”,不搞“一刀切”“齊步走”。
對彩禮“限高”就是為幸福加碼。有人曾感嘆“兒子結一次婚,父母還半輩子債”,高價彩禮絕非走向和美幸福的必備項,還有可能為鄉(xiāng)村振興、社會治理等埋下安全隱患。相信在有關部門的努力下,在健康婚戀觀念的指引下,高價彩禮必將成為“過去式”。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