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一名女網友自曝稱,其坐在游泳池更衣室板凳上閉著眼睛洗澡時,被由媽媽帶進女更衣室里的男孩偷看。她向游泳池工作人員投訴,結果工作人員說小男孩還小管不了,更過分的是,男孩媽媽也反擊稱:“孩子又看不懂的,就你精貴怕看!”這一新聞引發(fā)不少網友的憤怒,不少遭遇過類似情況的網友對此也頗有共鳴。
需要指出的是,這則新聞目前仍止于“網友自曝”的層面,既沒有確切的背景信息,也沒有當事人的回應。因此,對其真實性仍需要打上一個疑問號。當然,就此前發(fā)生的類似新聞來看,這類現(xiàn)象的確不少見,其能夠沖上熱搜,也足見社會的關注程度。
從網傳的照片來看,這位被帶到女更衣室的“小男孩”的確不算小了(有說法稱是12歲)。如果相關細節(jié)信息屬實,可以說,這既構成對其他女性的冒犯,也不利于讓孩子養(yǎng)成健康的性別觀念。而在被指出問題后,孩子父母還進行“反擊”,顯然是錯上加錯。在這一點上,孩子母親受到網友的批評,確實不算冤。這樣的事,也又一次提醒更多的父母,在帶孩子進入一些“隱私”場所時,不能只是為了自己方便,或是簡單認為“孩子還小”,就忽視他人的感受和權利。同時,父母也該在孩子的性別教育上扮演好更積極的引導者角色,隨意帶著孩子出入異性更衣室、廁所等行為,無疑與此相背。
當然,有人會說,孩子多大年紀開始不適合被帶入涉及異性隱私的場所,本來就沒有固定的標準。但其實,不管是從社會主流認知,還是從孩子性別教育的規(guī)律來看,對于3歲以上的孩子理應特別注意,不僅要盡量避免帶入異性更衣室等公共場所,也要有意識地增強對孩子的性別教育引導。應該看到,更好地尊重女性的權益與隱私,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教育,讓孩子適時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都是現(xiàn)代年輕父母們需要認真對待的“必修課”。
不過,除此之外,也不能忽視社會層面的教育和服務。比如,一些父母帶孩子進入異性澡堂、廁所,除了意識上的疏忽,其背后往往離不開一個很重要的社會性缺陷,那就是諸如第三衛(wèi)生間、更衣室等設施,在現(xiàn)實當中還是嚴重不足。這就使得一些父母,即便在明知道不妥的情況下,也可能無奈作出一些容易引發(fā)爭議的行為。此外,雖然一些更衣室或公共廁所注明了“異性兒童不得入內”,但還可以更細化一些,比如“三歲或兩歲以下的異性兒童不得入內”,這可能比籠統(tǒng)的禁止更人性化,也更容易讓父母有清晰的判斷意識。因此,要有效化解類似的“兩難”局面,除了父母需要強化在教育過程中的性別意識,公共場所的相關服務也應該與時俱進。
就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來說,目前是其改善的很好時機。比如,各地推行“廁所革命”的過程中,就可以因地制宜,多設立一些第三衛(wèi)生間。而當前“三孩政策”放開,從構建一個對兒童更友好的社會的角度,也應該針對現(xiàn)實情況,增加一些基礎服務設施,以減少父母帶娃出行所可能面臨的尷尬,這實際也有利于更好保障其他群體的權益,減少不必要的社會沖突。
當然,跳出此事來看,這類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實際也提醒更多的人,在公共場所應該有清晰的邊界感,避免對他人權益造成侵犯。而恰當的邊界感正是公共文明的一個重要內涵,它被越多人把握,我們的公共生活質量就會越高。
(責任編輯:臧夢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