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華社報道,當前,全國多地政務新媒體向短視頻平臺延伸。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信息中心近日發(fā)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各級政府共開通政務抖音號26098個。不過,記者也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地方的短視頻政務賬號重數(shù)量、輕運營,不少成為“僵尸賬號”,還有的為漲粉時!白咂,一些不當操作甚至引起網(wǎng)絡輿情。一些地方政務短視頻賬號的無質量發(fā)展,已引起群眾和基層干部的反感。
熱鬧總是相似的。之前政務網(wǎng)站、政務微博微信的喧囂還沒有遠去,不少地方仍在致力于激活“僵尸”政務網(wǎng)站、政務兩微,而新一輪的政務短視頻又開始折騰了。相信很多人都曾遭遇同樣的煩惱:單位要求轉發(fā)、推廣單位短視頻賬號,孩子學校催促家長積極參與點贊、留言學校或轄區(qū)教育行政部門的賬號,社區(qū)群也有類似倡導和安排……看似熱熱鬧鬧,實則不過是帶貨或刺激性視頻的大聚會,讓人不勝其擾,疲于應付。
這樣的短視頻平臺“大躍進”,顯然并非改善和提升政務服務的初衷。一者,很多地方的短視頻賬號完全缺乏政府服務的內容,更多是網(wǎng)絡熱點的搬來搬去,是單位領導活動的自娛自樂;再者,很多政務短視頻更像是一個帶貨平臺,只是與真正的商業(yè)平臺相比,更多了一層強迫性而已。這種遠離政務服務的政務新媒體,應該整頓整頓了。
政務新媒體向短視頻平臺延伸,本身并無問題。運營者能夠考慮到群眾的接受心理,嘗試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擴大影響,也無可厚非。但任何嘗試都應該立足于政務服務的本源,不能跑偏甚至走向政務服務的反面。另外,政務新媒體不應把自己混同于市場營銷號,要守住初心,結合本職工作,給群眾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和服務。
群眾迫切需要政務信息公開,中央政府也三令五申,要求各地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新媒體形式,深入推進決策公開、執(zhí)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然而現(xiàn)實中,個別地方無視中央的要求,不僅不公開,反而刻意答非所問、空洞說教、生硬冷漠,有的地方政務平臺甚至“怒懟”群眾,令人失望。這方面需要做到內容實在太多了,很多地方、單位的政務新媒體仍有很大的改進提升空間。
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難題,希望與政府加強互動,這本來是地方政務新媒體走好網(wǎng)上群眾路線的好機會,通過便捷的新媒體方式,實現(xiàn)與民眾的互動,聽民意、聚民智、解民憂、凝民心。然而,一些地方卻無意于此,到處“搬運”一些聳人聽聞的消息,如“痛心!一家九口聚餐八人中毒身亡”“廣州女毒王境外返回確診,坐遍14條地鐵”“可恨!26歲石家莊女子確診前連續(xù)六天下班兼職”等,如此漠視民生,怎能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很多地方政務新媒體連基本的檢索功能也不具備,卻把大量人力物力投放在做網(wǎng)絡“搬運”上,讓人不解。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fā)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各地開設政務新媒體,“要立足工作職責,重點推動與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事項向政務新媒體延伸!边z憾的是,很多地方對此置若罔聞。
此外,國辦意見明確指出,政務新媒體要避免“一哄而上、一事一端、一單位一應用”,而各地依然大干快上,一個居委會也要開個賬號,一個鄉(xiāng)鎮(zhèn)開好幾個賬號。如此大轟大嗡,除了浪費資源,也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造成不良影響。
讓“跑偏”的政務短視頻回歸政務服務,首先要明確定位,知道開設的賬號是干什么的,為了誰、服務誰,真正把政務服務做實做細做到位,成為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有力方式;其次,要嚴格依據(jù)集約節(jié)約的原則開辦賬號,統(tǒng)籌基礎建設,避免浪費和各自為政;ヂ(lián)網(wǎng)的世界不是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而是打破壁壘的平行世界。至少,政務新媒體要具備這樣的意識,并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