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體感而言,如今人們已經對高溫不算敏感。家里有空調,車里有冷氣,地鐵本身就是納涼點,辦公室甚至要帶外套——去到哪里,腳下都仿佛踩著火焰山上的芭蕉扇。過去那種光著膀子汗如雨下,睡在屋外如烙燒餅的盛夏,似乎已成為老人們口中遙遠的過去。
生活并非自動進入這種狀態(tài)。7月下旬起,武漢電網最大用電負荷持續(xù)走高,到7月23日創(chuàng)下1186.4萬千瓦的歷史新高。這個數(shù)據(jù)背后,是成千上萬電力工作人員的“戰(zhàn)高溫”!皯(zhàn)高溫”一詞十分貼切,因為一停電,真是十萬火急。有部分小區(qū)輪流停電,僅僅失去空調冷氣十余分鐘,就有人準備逃離沒有空調的地方。但是,與此同時,電力工人正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在高溫中搶修電路。
這是城市生活中的常態(tài)。面對惡劣天氣,城市越來越成為一個共同體。我們在空調房間里叫一份外賣,是外賣小哥為我們頂住烈日;他們下班回到家遇上停電,是電力工人修好了電路;電力工人坐地鐵回家后,是工作人員深入隧道,巡查保障地鐵運行安全……城市通過相互協(xié)作,才能從容地面對高溫、嚴寒、暴雨等各種惡劣天氣。
城市中很多崗位,需要在高溫中堅守,這是面對高溫,城市生活生產正常運轉的體現(xiàn)和保證。這些崗位和職業(yè),不但需要“高溫堅守”,而且越是惡劣天氣,越要“去戰(zhàn)斗”。有的崗位,比如過江大橋上的交警,需要在高溫下工作。然而,這并不意味著,高溫下的勞動者必須獨自去戰(zhàn)斗。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保障了城市如常,是為這個大家庭做出奉獻。生活在同一座城市,需要有一些“共情、共理”之心。給堅守高溫的勞動者多一些關懷和保障,不是饋贈,是并肩戰(zhàn)斗。
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少扔一點垃圾,環(huán)衛(wèi)工人就少一點在高溫下的辛勞;早一點到樓下取件,外賣小哥就可以在烈日里少站幾分鐘。銀行、商店、餐館各種臨街網點,多開一扇門,讓勞動者們歇歇涼,比生意更來得金貴。
在城市生活中,沒有一個人會成為孤島。我們總與這座城市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我們的一份力雖然小,但也是城市發(fā)展的千萬分之一動能,我們在城市里認識的人有限,但總會在城市的發(fā)展中受益。
(責任編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