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創(chuàng)作的《百家講壇》特別節(jié)目《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將于8日至19日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播出。節(jié)目從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文章、談話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經典名句為切入點,旨在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闡釋與廣泛傳播。(10月7日新華網)
林語堂說:“中國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終是一個人對人生有一種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上的達觀的人!保ā缎延X·對人生的態(tài)度》)經典除了擁有外在的、實用的、功利的價值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擁有內在的、看似無用的、超越功利的價值,即精神性價值,是人內在的一種意向性存在,是人的理性與感性諸多心理因素的有機統一,是人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種心理活動過程。同時,經典也在最樸實的語言中傳遞著永恒的智慧之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獨樂不如眾樂”“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邦之興,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在這些平“語”中,我們不僅看到了經典閃爍的輝光,看到了經典帶給我們的啟迪,更看到了習總書記的匠心獨運和深厚情懷。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古典名句,是中華文化長河中歷經砥礪的智慧結晶,是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經典載體。
文章是案頭山水,山水是案頭文章。對于古圣先賢留下的經典,其所謂的古典美亦在于日常的靈活運用。流傳千百年不朽的經典,之所以能在千回百轉的歷史浪濤中依然躍動,這絕不是偶然,而是滾滾歷史大浪淘沙后的凝練。習近平總書記把萬里河山都裝在心中,把治國理念都凝聚在一次次講話中,一篇篇文章中……
字字珠璣,句句經典,留給我們的是哲思和溫暖;只言片語,傳遞給我們的是力量和希冀。習近平總書記“從儒家經典中尋找解決現實難題的辦法,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養(yǎng)分!睂掗煹囊曇埃瑘(zhí)古御今的氣魄,構建起泱泱華夏逐夢的大格局。
借古人之智,融今人之慧,攬?zhí)煜掠⒉拧坝兴鶠橛兴粸椤保脐惓鲂,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fā)展!耙换í毞挪皇谴海倩R放春滿園!币蚤_放包容的胸襟吞吐山河,構建起同舟共濟的命運共同體。
平“語”從圣人之處取經求進,從經典中汲取智慧和能量,融會貫通,指導實際。用現代思維鏈接經典,展現大國文化自信,“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當下,“忙”成為很多人的常態(tài)。但再忙也要盡可能多的學習優(yōu)秀傳統文化。從這些經典文化中找到初心,看清心路,在閱讀經典中休憩心靈,以更佳的狀態(tài)整裝待發(fā),昂首新的征程。
“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平“語”通過“化”的力量給我們啟智、塑志,讓我們前進的腳步更加堅實……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