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你覺得該怎么辦?4月24日,四川某幼兒園對該園小朋友的家長做了一份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約60%的家長表示應該培養(yǎng)孩子強硬的性格,被欺負時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長則認為,孩子被欺負后,應當遠離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
孩童時期是性格、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也是人一生中相對脆弱、需要保護的時期。學校欺凌事件時有發(fā)生,如何保護自身安全不僅牽動家長的心,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guān)重要。“以暴制暴”不是處理欺凌的正確方式,更不利于少年兒童正確價值觀的形成,F(xiàn)代社會的人們,已經(jīng)具備理性、文明處事的能力,暴力手段決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選項。讓感性等一等理性,讓沖動等一等文明,這不僅表現(xiàn)在應對暴力中,更表現(xiàn)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中。同時,理性和文明不代表忍氣吞聲,對欺凌者事后嚴厲的批評和懲戒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子瑜
在受到欺負時“打回去”既是對對方的警告,也是對自我的保護,“打回去”的多了,打人者也就少了,甚至沒了。孩子之間的“打”與成人之間的“打”有很大的不同。孩子之間的打,往往也是玩鬧的一種,即使上一分鐘兩個孩子打得難解難分,但下一分鐘兩個人又會一起玩得熱火朝天。孩子的問題,需要孩子自己來解決,而打,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方式。挨打后懂得“打回去”的孩子,慢慢也會懂得解決其它問題。當然了,在告誡孩子“打回去”的同時,家長也要作一些補充說明:一旦對方停手,自己也要停手。畢竟,“打回去”只是為了自衛(wèi),而不是為了出氣,更不是為了傷人!獙O曙巒
教育被打的小孩“打回去”,并非培養(yǎng)堅強、勇毅性格的正當之法,搞不好還會將孩子引向暴戾一面;而教育孩子“別打回去”,也不等于會導致孩子養(yǎng)成軟弱性格。說到底,孩子的與人相處之道,性格養(yǎng)成等成長教育是一門考驗家長的藝術(shù)。孩子間鬧矛盾是常有之事,重要的是要教給孩子和平相處、友善往來、快樂互助的辦法。最基本的是弄清楚雙方打鬧緣由,講道理,必要時通過幼師引導無理方認錯,給雙方創(chuàng)造繼續(xù)和好相處的機會。家長們不必懷揣害怕孩子吃虧的心理,更不可教孩子以暴制暴,而應引導孩子在學會保護自己的同時,講文明講禮貌,學會與人為善!崏K金
受到傷害時,反擊是人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說實話,你打我,我就“打回去”,以牙還牙是最解氣的方式,但它只是解氣,消了心頭之恨而已,并沒有解決問題,還可能導致矛盾升級惡化。由人構(gòu)成的社會,之所以有別于動物世界,在于它摒棄叢林法則,而選擇了文明與規(guī)范。因此,孩子被欺負時,既不能忍氣吞聲,不了了之,也不宜訴諸暴力,應教育孩子學會尋求正確的方式予以“回饋”,讓打人者受到來自老師、學;蛘咂渌诩彝サ慕逃蛻徒,如此才能讓孩子從小形成規(guī)則意識,與社會接軌。——文刀
(責任編輯: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