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司法程序的時間往往比人們所期待的要長得多,在這種事實的空窗期,種種猜測才會肆意發(fā)酵。
雷洋死了。他死在了被警方帶回公安機關審查的過程中,被警方控制的理由是涉嫌嫖娼。
這恐怕是這兩天社交平臺上最熱鬧的話題——“人大碩士”“涉嫌嫖娼”“孩子剛出生”,這些因素無疑讓故事更具話題性。在許多中國人民大學校友群里,圍繞雷洋死因的討論徹夜不休。然而,除了北京昌平區(qū)警方的官方回應,經(jīng)歷幾夜風雨,有助于解答人們疑問的報道依然稀缺。猜測、質疑、陰謀論,在許多討論中頻繁出現(xiàn)。呼喚正義的口號在指間傳播,傳播真相的陳述卻缺失。
在新媒體時代,傳播“發(fā)生了什么”,遠比“為什么發(fā)生”要快得多,人們附加的情緒容易讓傳播脫離正常軌道。雷洋事件發(fā)生后,有人指出不該突出其身份和家庭背景,而應集中追究死因本身。這一觀點固然沒有錯誤,但不得不承認的尷尬是:假如雷洋不是人大碩士,假如雷洋不是一個剛做爸爸的年輕北漂精英,其遭遇被公眾所關注的范圍和速度也許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情緒帶動了對真相的追問,但情緒也可能帶偏人們對事實的理解。
要解答雷洋到底為什么死,技術上不困難。不管他有沒有嫖娼,有沒有被冤枉,警方應當有執(zhí)法記錄。依據(jù)常識和執(zhí)法規(guī)范看,現(xiàn)場的警察也不是一個。其次,通過法醫(yī),雷洋的醫(yī)學死因也可以有確切結論。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走司法程序的時間往往比人們所期待的要長得多,在這種事實的空窗期,種種猜測才會肆意發(fā)酵。
雷洋的死亡不應該是一件離奇的事情。除非上面提到的幾個環(huán)節(jié)被人為隱瞞或篡改,否則真相終究會水落石出。僅憑新媒體上的沙盤推演,不可能得出確切的結論。人們更應當期待的是詳實客觀的新聞報道以及具有公信力的官方信息。對前者,應當追求核心信息來源的突破,不止步于外圍采訪;對后者,鑒于現(xiàn)在該事件所激起的強烈社會反響,更高級別的公安機關和負有監(jiān)督職責的檢察機關,理應站出來說話。
遺憾的是,在許多新媒體事件傳播的初期,新聞當事人常常是缺席者。比如,在前段時間發(fā)生的和頤酒店女生遇襲事件中,因為當事女生有限地接受采訪,而其他目擊者一時不知所蹤,所以坊間出現(xiàn)了一種對新聞反轉的憂慮。而因為雷洋的家屬仍然處于巨大的悲痛中,或者出于其他原因暫時沒有接觸媒體,警方成為了最核心的當事人,因而,他們的回應備受關注,甚至被罵也就很正常。
為適應新媒體時代人們對真相的渴求,權力機關應當轉變思維,提高信息公開的效率。但是,人們也應當理解權力機關表態(tài)所應有的慎重。在人們等待真相的時間里,可能要經(jīng)歷公安機關對辦案民警行為是否妥當?shù)恼{(diào)查,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的督促,檢察機關對公安機關的監(jiān)督,以及當?shù)攸h政機關對事件的關切。這些部門內(nèi)部的互相制約,能夠讓真相變得更加清晰,但是也注定其表態(tài)要比新媒體傳播慢一拍。
2013年,加拿大華裔學生藍可兒在美國一家酒店死亡,美國警方在4個月后才給出最終結論,其間經(jīng)歷了幾乎是全球媒體的輪番拷問。即便如此,調(diào)查結果公開后,仍然有許多人不相信警方的結論。很多案件被傳播后,經(jīng)常有人給出一個自己樂意相信的故事版本,或者在權威消息來臨之前給出一個自己的預設版本。在這種復雜的傳播環(huán)境下,權力機關既不能做埋在沙子里的鴕鳥,也不能在沒有調(diào)查清楚時就輕易說話。
真相需要時間,需要理性監(jiān)督基礎上的守候,新媒體再快,也需要等一等真相。
(責任編輯:鄧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