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倫敦出席了全英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年會開幕式并致辭。習主席的訪英行程可謂異常緊湊和忙碌,那么他為何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孔子學院的活動呢?其中自然大有深意。
孔子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代表,而孔子學院則是中外語言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橋梁,是各國認識中國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平臺,是人們打破傳統(tǒng)刻板印象沖破隔閡看清真正中國的一把鑰匙。長期以來,由于種種人為和外在的因素,西方許多國家對中國存有這樣或那樣的偏見,進而影響到其普通國民對中國的觀感,客觀上對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許多工作造成了困擾和阻礙。若通過孔子學院這樣的交流學習平臺,讓更多外國民眾了解到中國的進步、文明、包容和友善,中國的外交工作和在國際社會中的處境也勢必得到極大的助力。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毋庸多言。每年那么多老外巴巴地跑到中國來像著魔一樣學習子曰詩云,學功夫學京劇學國畫學書法,一副“恨不生在中華”的架勢。可以想見,一群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燒友會對中國抱有敵意嗎?若更多的西方民眾受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進而對中國持友好態(tài)度,那不就是一片“朋友多了路好走”的有利局面嗎?如今都流行講究“軟實力”,孔子學院承載的文化交流的重任恰恰就是“軟實力”最有力的體現(xiàn)。
可笑又可惡的是,西方某些居心叵測之人,對孔子學院在海外的蓬勃發(fā)展以及中華文化在西方社會展現(xiàn)的魅力持敵視的態(tài)度。他們出于自己的私心和利益考慮,在境外渲染孔子學院是中國搞“文化侵略”,收買代言人在中國境內(nèi)炒作孔子學院是“勞民傷財”,意欲封堵中華傳統(tǒng)文化走出去之路,割斷中外民眾文化交流的紐帶,其用心何其險惡和無恥?中華文化講究兼容并包,樂于別人享受本民族的文化瑰寶,也從來不排斥對外來文化的欣賞和吸收。且看中國的土地上,讀海明威的,讀莎士比亞的,讀海德格爾的,讀卡夫卡的……和中國人在文化交流上的大氣與胸襟相比,那些造謠生事唯恐天下不亂的人不覺得自慚形穢嗎?
回到中英兩國的友好和合作這個話題上,中國和英國有一個很大的共同點,那就是雙方都是既古老又年輕,既傳統(tǒng)又現(xiàn)代的國家。英國的語言和英國文化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而英國也已經(jīng)建立了29所孔子學院和126個孔子課堂,數(shù)量居全歐洲之冠。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兩國人民勢必會對彼此雙方有更多深入的了解和正面的觀感,而雙方的友好合作自然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正如習近平主席在致辭中所說——中英兩國文化中的精華正對兩國人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產(chǎn)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我們可以樂觀地預判,習主席所說的這種“化學反應”將在不久的將來發(fā)展到政治、經(jīng)濟、科技等各個領域中,結出更多的于兩國有利的碩果。而兩國之間的友好合作模式,也將為中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乃至西方國家的深入合作,提供一個絕佳的參考模版。
(責任編輯:武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