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過往債務模式慣壞了地方政府,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亂當家更要辦壞事。政府任期特點驅(qū)動當期政府“發(fā)債花錢,不問償還”,潛在風險不可小覷。這次全面審計將改變地方政府只問政績不問債務的情況
對于政府來說,掌握家底才能精準當家。中國究竟有多少地方政府性債務?這個連地方政府自己都說不清。審計署近來掀起的政府性債務審計風暴,是近3年來,審計署對中央、省、市、縣、鄉(xiāng)五級政府性債務最全面、徹底的摸底和測評。審計的目的是了解地方政府債務的系統(tǒng)性風險和結構性風險,屬于防范金融風險的范疇。
中國過往的債務模式慣壞了地方政府,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亂當家更要辦壞事。不少地方的項目無效益、無現(xiàn)金流覆蓋,債務透明度差,平臺公司注冊資本不實,注入資產(chǎn)普遍以土地為主,大量存在高估作價問題;而在經(jīng)營上,則存在政企不分、低效浪費等問題;政府任期特點驅(qū)動當期政府“發(fā)債花錢,不問償還”,潛在風險不可小覷。因此,這次全面審計將改變地方政府只問政績不問債務的情況。
同時,對于社會來說,“審計風暴”及其討論讓社會公眾明了可能的風險究竟在哪里。由于家底不清,賬目不精準,地方債引發(fā)了國外機構和社會各界的諸多猜測:一旦地方債風險爆發(fā),地方政府要遭殃,風險還會沿著財政鏈條傳導到中央政府,通過金融鏈條傳導到金融體系,威脅整個國家的經(jīng)濟安全。有人甚至因此草率地臆測審計將全面爆發(fā)債務危機。
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審計不會給可能的風險雪上加霜,審計地方債務將為長期市場還原一個理性、務實的發(fā)展圖景,將為有失控危險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重新“套上韁繩”,同時也為可能的金融風險未雨綢繆,通過分類管理,提供良性的應對之策。
而且,全社會對于地方債“審計風暴”的關注,激發(fā)了經(jīng)濟專家、政府官員、媒體等對以地方政府性債務為中心的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和討論,提供了整個社會的智慧。討論也讓社會更清楚地感受到新一屆政府把債務清理作為大難題來抓的決心和穩(wěn)妥的步驟。
顯然,地方債審計這本賬搞得越清楚,中央出臺措施越具體越得力。同時,也有利于建立更為有效合理的地方債務與償債機制。社會期待著審計正常進行,期待著審計結果能夠如實公布,給經(jīng)濟良性運行以更大的信心。
(責任編輯:年巍)